这道题,谈苏曾经在某本讲逻辑的书上看到过类似的。这题很难用逻辑方法判断,不过换个思路就好做多了。
这个命题包括两部分,6个人中,“至少有3个人互相认识”和“至少有3个人互相都不认识”,只要任一部分成立,那么这句话就是正确的。
现在,将6个人视作6个质点,点跟点之间用线段连接,线段可以看做是一人与另一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两人认识,则两人所代表的两个点之间的线段用绿色表示,如果两人不认识,则两人所代表的两个点之间的线段用红色表示。按照题目要求,3个人互相认识,则表示3个点互相连接的线段都是绿色,可以形成一个绿色三角形;3个人互相都不认识,则3个点互相连接的线段都是红色,可以形成一个红色三角形。那么题目就转化为了简单的数学图形题——有没有可能绿色三角形和红色三角形都不出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那句话就是错的,如果绿色三角形或者红色三角形单独出现或同时出现,那么那句话就是对的。
一个点可以画出5条线段,而线段只有两种颜色,那么从一个点出发的5条线段,最均匀的分配是2和3。假设从一点a出发的线段中有3条绿色,2条红色,而那3条绿色连接的点分别是点b,点c,点d,这3个点之间如果有一条是绿色,则会与跟a相连的绿色线段一起形成一个绿色三角形;而如果这3个点之间一条绿色都没有,由于只有两种颜色,不是绿色就是红色,那么这3个点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红色三角形。综上所述,至少会有一个红色三角形或者一个绿色三角形。
交换一下颜色,即将3条红色,2条绿色作为前提进行推导的过程完全类似,结论也是一样的。如果颜色分配是4和1或者5和0的情况,也是用类似的推导方法,得出相似的结论。
因此,经过推导得出的结论是,绿色三角形和红色三角形至少有一个会出现,回归到原题中,绿色三角形代表“有3个人互相认识”,红色三角形代表“有3个人互相都不认识”,也就是说,“至少有3个人互相认识”和“至少有3个人互相都不认识”,这两句话至少有一句是正确的,即,原命题正确。
虽然解题步骤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谈苏稍稍回忆就记起了答案,所以看清楚题目之后立刻做出了回答。题目的下方有两个按钮,一个是“正确”,另一个是“错误”,她按下了正确的按钮,屏幕消失,而原本灰扑扑的岩点变成了浅绿色。谈苏忙将手放了上去,紧紧抓住它。然而让她吃惊的是,那岩点上竟然传来一股吸力,将她牢牢地吸在岩点上。
谈苏脸色微变。
不会……被吸住就松不了了吧?
谈苏试着松开手指,担忧中被牢牢吸住的画面并没有出现,她轻轻松松就将岩点松开了。她微微皱起眉,又尝试了几次,这才弄明白了规律——当她的手指在岩点上稍稍用力时,那股强大的吸力就会将她牢牢地吸在井壁上,甚至她松开了另一手紧抓的岩点,只靠这一只手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也完全不会掉下去。而当她的手指完全放松时,那股吸力就消失了。也就是说,只要她紧抓这个岩点,根本不用担心一会儿爬累了会掉下去了。
当然,有这个好处的,只有必须回答问题才能抓住的岩点。谈苏一开始手握的岩点,没这个功能,她只能靠自己的臂力紧抓着它,没一会儿就觉得手指酸痛。
之后,谈苏又试着查看左右附近的岩点,有些是需要回答问题的,另一些则不需要。不同类型的岩点分布得很有规律,想要不靠有吸力的岩点爬上去,或者只靠有吸力的岩点爬上去,又或者混合着爬,都是可以办到的。如果说她够不着的上方,岩点分布方式也跟下面的一样,那么就足以说明,这一主线任务的灵活性很强。回答不了问题的人,可以只抓着不用回答问题的岩点向上爬,避开必须回答问题这一考验脑子的障碍,不过臂力不足的人,就容易在后期体力不足,一旦没抓稳,很可能会摔下来。而能回答问题的人,虽说回答问题会浪费一定时间,但岩点上的吸力对体力不足的人来说是个很大的帮助,只要抓紧有吸力的岩点,就算到后期体力跟不上了,也不用怕会摔下来。
弄明白了这一主线任务的设定,谈苏自然很是高兴。她知道单靠她自己的体力,要在这个垂直的井壁上进行十米高的“攀岩”活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了这一吸力岩点设定,只要不出意外,她有自信可以顺利完成这一主线任务。
虽说她现在的门之碎片已经足够完成这一个次世界的任务,但因为门之碎片必须同色才能使用,而每一次拿到的碎片颜色都是随机的,如果运气不好,在将来的次世界中,要得到足够拼合成次元门的同色门之碎片,将会需要极多的主线任务。所以在这个有余裕的次世界中,能拿到尽量多的门之碎片最好不过。
谈苏开始沿着井壁向上攀爬,右手紧抓着有吸力的岩点,左手伸向左上方。现在她还在水中,因此只要向上一蹦,就能借助浮力向上一大段距离,顺利抓住目标岩点。那个岩点没有问题,谈苏抓住后,左脚也向上一提,踩在了第一个没问题的岩点上。
谈苏自觉现在她的姿势就像是一只扭曲的壁虎,好在除了她也没别人在,不用担心形象问题——当然,都已经进入这个随时可能会死亡的游戏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