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身影一闪,琳怡看到了身穿宝蓝箭袖暗纹对襟行袍,外罩宝相花外褂十三岁的衡哥。
衡哥皱着眉头,鼓着脸颊像一个小大人。
重生前的一幕一幕都从琳怡眼前闪过,酸甜苦辣让人百感交集,琳怡怔愣了片刻,不自觉笑起来,“没事,扭了一下,现在敷了药已经好了。”
琳怡说着又走了两步。
衡哥仔细看了看这才放心了,然后又问琳怡病好了没有。
琳怡道:“已经好多了。”
听得这话,衡哥像是放下了一件心事,重重地舒了口气。
衡哥跟着父亲外规矩,这样一天下来紧系的领口早已经湿了。琳怡让玲珑拿了巾子给衡哥擦汗。
衡哥干脆回房里换下厚厚的外褂又洗了脸,才又来和琳怡说话。
琳怡笑着问起衡哥今天去书院的事,“如何?是不是比我们福宁的书院好?”
衡哥是直率的性子,在外面又吃了一肚子闷气,现在不觉声音高涨,“哪有什么好的,里面不过都是装模作样的世家公子,我们福宁随便一个书院都比这好。”
衡哥说的都是气话,福宁才子不少,只是骨子里懒散,不愿考取功名更不愿去书院做先生,父亲一心要衡哥走科举之路,却苦于找不到好西席教衡哥。
衡哥愤愤地竖起眉毛,这次父亲带着他去书院一是带他长长见识,二是要给他选个好西席,结果西席没有着落,他却听到许多夸赞祖母的话,说什么陈家为了父亲带着妻小回来大肆修葺园子,父亲不常回京,是不肯接受董氏这个母亲,若是父亲回到陈家再请西席就容易多了。
父亲表面上虽然不吭声,回来一路却都没有说话。
两个伯父和祖母对他们到底好不好,外人又如何知晓?不过是听董氏一面之词罢了,再说董氏本来就不是他的亲祖母。
衡哥看向琳怡,“妹妹再忍耐几日,等到老太太生辰过后,我们全家就能回福宁了。”
衡哥话音刚落,外面一阵脚步声,三太太萧氏带着丫鬟进了屋。
萧氏将一双儿女带到内室,又仔仔细细看了琳怡的伤脚,“还好没什么大事,真是吓了我一跳,”说完拿出两个平安符交给衡哥和琳怡,“让丫头将平安符放进你们的荷包里。”
衡哥不禁撇嘴。
萧氏看在眼里也不拉过去,亲自将平安符放进他的荷包,“药王庙的香火旺,若是能保平安也是好的。”伸手也将琳怡的平安符放好。
琳怡和衡哥的生母生下他们就过世了。萧氏一手将他们拉扯大,他们便将萧氏当作生母般看待。
衡哥想起今天的不快,一股脑和萧氏说了。
见萧氏沉吟不语,衡哥干脆问道:“母亲,我们是不是很快就会回去?”
琳怡抬起头看萧氏,萧氏的表情明显地犹豫不决,“这件事要听你们父亲的,”说着顿了顿,“来京之前你们两个不是还很高兴,现在怎么了?”
期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
两个孩子不说话,萧氏又安慰衡哥,“明日让你父亲带着你去街上转转,有什么喜欢的尽管让你父亲买给你。”
听说在京里买东西,衡哥的眼睛亮了,京城毕竟大,许多新奇的东西福宁都没有。
萧氏接着安慰琳怡,“京城的成衣匠做工细致,我请来给你多做两套衣衫,再给添置些首饰、头面,一会儿匠人就会将样子递进府,你挑一挑,早些让他们去打。”
若是重生前她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高兴,琳怡笑道:“首饰我还有许多,就不用再打了吧。我们从福宁拿过来的衣裙也有不少,有两套崭新的都没穿过。”
萧氏道:“那是福宁的样式,京里不兴穿那个,你没看到府里的姐妹都在褙子外穿鲛纱,这样穿出去大方好见人。”
怪不得萧氏出去上香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原来是去找打首饰的匠人。
就算要置办些首饰也不用这样着急。
是大伯母在母亲面前说了什么?还是父母这次回京城另有打算。
琳怡仔细想着,“母亲从小在京里长大,这次出去有没有遇到相熟的人?”
萧氏脸上有了些笑容,“京城这么大,没想到却是巧的很,遇见了小时候有通家之好的姐妹。”
萧氏娘家在京城住过一段时间,后来才搬迁去了宣化府。
萧氏所说的通家之好,是不是……
琳怡从前没问过萧氏这些,更不知道萧氏去拜药王爷遇见了谁,琳怡看着萧氏脸上的笑容,试探这个问,“是不是母亲从前经常挂在嘴上的孙太太?”
萧氏拿起桌子上的茶喝,“不是,孙太太和夫家去了盛京,”说着叹口气,“若是她在,我们就能聚在一起叙叙旧。”常在一起的姐妹,一嫁人就各奔东西,能在庵里遇到小时候得相识,也真是让她又惊又喜。
在外面受了触动,萧氏很愿意说起小时候的事。
衡哥不愿意听,本来想要溜走。
听到萧氏说话,他又停下脚步。
“我只知道她嫁的是书香门第,再见面她的儿子已经考过院试取了第一名案首,今年要参加乡试,她去药王爷面前求个孩子康泰,将来好顺顺利利入场。”
第一名案首。再听到这个字眼,她眼睛仍旧免不了重重一跳,果然是她……
林正青是院试中案首,乡试中的解元。林正青的母亲和萧氏就是从前的相识。
该来的还是来了。
衡哥的眼睛倒是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