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帝国风云>第二百六十二章 疲于奔命

强大的岸基航空兵,正是第51舰队最有力的强大后盾。

说白了,只要作战海域离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距离在一千五百公里之后,顾祝同就能随时呼叫岸基航空兵提供支援。

这个距离,正好覆盖了新喀里多尼亚。

也就是说,顾祝同完全可以让舰队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内活动,没有必要去冒险寻找决战机会。

只是,顾祝同并不这么看。

道理很简单,美军也知道中国部署在所罗门群岛的岸基航空兵大幅度增强,因此斯普鲁恩斯肯定会有所顾虑。

更重要的是,顾祝同不想以守成为主。

虽然在战术层面上,顾祝同的任务非常简单,第51舰队只需要在新喀里多尼亚西北海域活动,就能出动舰载机封锁所有通往努美阿的航线,但是这样一来,也将失去与第31舰队决战的机会。

果真如此的话,顾祝同还得面对更多的麻烦。

设想一下,如果在没有歼灭第31舰队的情况下,中**队攻占了新喀里多尼亚,战局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很明显,短期之内,美军不会让第31舰队撤出西南太平洋。

这样一来,就算占领了新喀里多尼亚,中**队也无法攻打澳洲本土,第51舰队依然得留在西南太平洋上。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后,第51舰队就只有一个目的了,那就是歼灭第31舰队。

问题是,还能够获得如此好的机会吗?

要知道,在不用守卫外围岛屿的情况下,主要任务仅仅是阻止中**队登陆澳洲,美军就没有理由让第51舰队离开岸基航空兵的掩护、单独到大洋深处寻找中国舰队决战,而中国舰队却必须进入美军岸基航空兵的打击范围寻找第51舰队决战,从而丧失航空作战能力上的优势。

可以说,在岸基航空兵面前,舰载航空兵是没有半点优势的。

别说第51舰队只有五艘舰队航母,就算增加一倍,再把所有小型航母算上,所能动用的舰载机只有一千余架,美军部署在布里斯班与悉尼两地的作战飞机都超过了一千架,而且这些美军战机可以迅速在两地间调动。如此一来,美军能在一场战役中,投入两千架以上的作战飞机。

可以说,顾祝同非常清楚这一点。

要想避免在不利的情况下与第31舰队决战,顾祝同就得把握住这次机会,在新喀里多尼亚附近干掉第31舰队。

当然,顾祝同也相信,斯普鲁恩斯同样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道理同样,只要中**队占领了新喀里多尼亚,那么部署在努美阿附近的岸基航空兵就能覆盖整个塔斯曼海,让第31舰队无处可避。如果中国空军向新喀里多尼亚部署重型轰炸机,还有可能摧毁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主要港口,比如悉尼,让第31舰队无家可归,而在西南太平洋上,除了悉尼等澳洲东南的港口之外,也就只有新西兰的港口能够容纳第31舰队了。

在此情况下,第31舰队别说在西南太平洋上作战,能不能安全返回本土都是个问题。

甚至可以说,只要中**队不急于登上澳洲大陆,就完全可以依靠新喀里多尼亚,用对付日本的方式来对付澳大利亚,即通过长期的战略轰炸与战略封锁,让澳大利亚成为美军的坟墓。

显然,美军必然会用尽办法守住新喀里多尼亚。

守住新喀里多尼亚的关键,正是夺回制海权,也就得在海战中击败中国舰队。

顾祝同看得非常清楚,这将是斯普鲁恩斯、或者说美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反败为胜的最后机会。

错过这个机会,就算美军保住了第31舰队,也将毫无悬念的输掉西南太平洋战争。

美国能够接受这样的结果吗?

虽然在马尔代夫海战之后,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认识到,澳大利亚是一块鸡肋,打输打赢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美军在此已经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而且向澳洲投入了大量兵力,如果放弃澳洲,在政治上肯定说不过去。

事实上,在是否坚守澳洲的问题上,美英当局已经形成公识。

当时,美英双方在对待澳大利亚的态度上,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转变,而且就与马尔代夫海战有关。

在此之前,英国当局还幻想着能够夺回印度洋的制海权。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一九四二年七月,丘吉尔在写给罗斯福的私人信件中提到,如果英国皇家海军夺回了印度洋的制海权,就将出兵西南太平洋,向澳大利亚派遣一支规模不低于五万的远征军,而美国则应该在中东战场上增加同等数量的兵力,缓解英国在中东战场上的压力。在回复丘吉尔的信件中,罗斯福基本同意这一安排,并且答应向中东派遣两倍于英军的兵力。

由此可见,当时英美的最高领导人都非常乐观。

可惜的是,马尔代夫海战的结果,彻底粉碎了罗斯福与丘吉尔的美梦。

显然,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别说美国不可能向中东派遣作战部队,连英国都无法增强在地中海以东地区的军事部署。至于向澳洲派遣远征军,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英国根本就无兵可派。

这样一来,罗斯福不得不郑重考虑是否到了放弃澳大利亚的时候了。

虽然西南太平洋牵制住了中国的大量兵力,还让中国消耗了大量战争物资,但是总体上依然是中国占了便宜。仅从海军损失上看,中国就占了大便宜。美国海军在这里已经损失了四艘舰队航母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二章 疲于奔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