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小军阀>第三百五十四章 南北对峙且不论,收复蒙古第一功!

在南北政府对峙,上海为了即将发行的“金矿股票”而发行的时候,在〖中〗国的北方出问题了!

民国7年秋天,段祺瑞所领导的督办参战事务处之下,成立了一个西北边防筹备处,由徐树铮任处长,作为把“参战”改为“边防”的一个准备。边防筹备处成立后,刚巧遇上俄国〖革〗命,共产党夺取政权,使外古有心脱离俄国控制而倾向〖中〗国。

外的哲布尊丹巴于辛亥年yin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在库伦登基,号称“大古国”年号“共戴”。民国成立,一切正在草创,遂予帝俄以可乘之机。

由于俄国内乱,失掉了对外古的控制,逐渐引起了〖日〗本的垂涎。〖日〗本利用布里雅特人谢米诺夫和匪富升阿来策划组成一个包括布里雅特,内、外古国,在〖日〗本控制之下。主持这项工作的,是〖日〗本驻库伦武官松井中佐。松井和布里雅特人的会议及宴会照片后来被〖中〗国参谋本部得到。

外古的许多王公鉴于独立的失算,又怕〖日〗本乘机侵占,所以酝酿重新归属〖中〗国。

外的内向,给徐树铮一个发挥野心的好机会。徐树铮是一个极有政治野心的人。北京局势的混乱,使他不能施展抱负,而他一举一动又容易引起政治风bo,加上段祺瑞的督办参战处已不见容于国人。刚好他担任西北边防筹备处处长,正遇上外古内向问题,因此他便提出了“西北筹边办法大纲……”经国务会议议决照办,政府特任他为西北筹边使,随后又命他兼任西北边防军总司令。

徐树铮早在接任“西北边防筹备处”处长之初,对古一切外在关系,即已注意及之,故于日、俄对的一切yin谋企图,无不了如指掌。他认定古对〖中〗国之徘徊观望,与都护使陈毅之久无成就,皆由日、俄之盅之前。先购置了80辆大型卡车,作为日后运兵之用。80辆卡车,这是个惊人数字。

徐树铮在决定入的西北军第三旅褚其祥部,先由宣化徒步开至多伦…然后乘上备好的这80辆大型汽车,向库伦去的大道进发。自多伦至库伦约为两千华里…途中多为沙碛,以汽车输送,需时五至六天始可抵达。

徐树铮为了保持军容的整肃,特规定七日期限到达。他自己的座车并与先头部队按日徐行。

徐树铮于抵达叨林时,忽然停车不进,拿起电话叫接驻库伦的〖日〗本武官松井中佐的办事处。

他的日语原极流利,用不着舌人代译,当松井接电话时,徐树铮先说出自己的姓名和使命,然后开门见山地说道:“根据我派驻库伦的办事人员报称,贵国派驻库伦的武装部队多达两千余人,请问是否真有此事?”

徐树铮在此以前,曾侦得库伦有〖日〗本兵约100人,现在故意作此夸大之语…只不过要松井承认〖日〗本有驻军在库伦耳。

果然,松井听到徐的诈语后,急忙辩道:“你这一情报是不确实的,我这里实在仅驻了120名武装部队。”

徐树铮听罢松井这一坦白的承认,即时大笑说道:“我并非准备与你们对垒作战,你们的驻军数目多少都与我无关!我所要问的是:你依据中日两国何项条约,公然在〖中〗国领土内的库伦驻军?”

这时松井才明白徐的谈话用意所在,但一时却找不出适当的答复,嗫嚅了半天,才强辩着说道:“这是我国政府因为库伦地方不靖,怕外交人员的生命得不到保障,才派来少数军队,以策万全,并无其他用意。”

徐树铮以松井的答词已越出范围,乃不再客气,决然答道:“两国之间,凡在任何一方面有所措施,而又牵涉到对方国家的利益时,必需根据事实,征得对方国的同意行之。你们现在驻军库伦,既无条约依据,又未得到〖中〗国政府同意,显然是违法行为。就请你在三小时之内,将你这120人的武器,送缴我驻库伦的办事处去,倘若超过了时限,则我所率的部队进入库伦时,如双方发生冲突,其一切责任须由阁下负之!”

松井慑于徐树铮的理直气壮,又怕徐树铮果真带来了大量军队,其后果更难想象,乃借词拖延着说道:“阁下的要求未免太苛,而且也非我的权责所能答复,必须假以五天时限,等向政府请示后再作答复。”

此时的徐树铮已听出松井语气中,含有畏惧之意,只是想借此拖延时间而已,当以斩钉截铁的口wen答道:“此事的根本错误,系出于日方,阁下是代表〖日〗本政府的负责人,当然有责任替政府认错,并且也有责任改正这种错误。现在就请你拿出‘负责’的勇气,作一肯定的答复!”

松井听徐树铮的口气,料已没有回旋的余地,只是嘴对话筒,干咳无语。

于是,徐树铮乃故意为他留一缓冲余地:“我们之间的谈话,就此告一段落,我现在就命令我的部队,将行程向后展延一个小时,希望你在这段时间里,和我的办事处长解决此一问题。我只凭我的办事处长一个电话决定行止了。”

说罢之后,他犹恐对方再事罗嗦,乃不等对方回话,即将话筒一挂,扬长而去。

果然不过半小时,库伦办事处的电话来了,向他报告说道:“〖日〗本武官松井,已将驻库伦军队120人的武器,全部缴来。”

于是徐树铮立即下令,命80辆卡车,载着武装整齐的雄师,浩浩dangdang,开进了库伦。

徐树铮与驻库伦办事处长通过电话之后,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四章 南北对峙且不论,收复蒙古第一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