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小军阀>第三百六十七章 “反日运动”

王恒岳发动北伐,而各地也都纷纷对北洋政府和〖日〗本政府大加抗议,尤其是以学生们的〖运〗动更加ji烈!

〖中〗国人对曰本的愤怒,随着巴黎和会的进行,内幕的一步步曝光,已经逐渐无可阻挡。

5月7日是国耻纪念日,由于民国4年这一天〖日〗本向袁世凯为了廿一条提出最后通牒,因此以后每年这一天全国人民都沉痛的举行纪念。

此前因为抗议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中的不作为,大批学生走上街头抗议,被捕数百人。

王恒岳的反应是迅速的,在北伐开始之后,立即通电全国,电告全国人民自己的四点主张,此即为“王四条”这四条分别为:“(一)电达欧洲和会我国专使,对于青岛问题,无论如何,必须力争,万不获已,则决不签字。

电苦英、美、法、意四国代表,陈述青岛不能为日有之理由,以我国对德宣战,本为划…除武力主义,若以青岛付之〖日〗本,无异又在东方树一德国。非独〖中〗国受其祸,即世界各国之后患,亦正未有已时。

(三)电致各省会,教育会,商会,请其一致电京,力争外交问题,营救被捕学生。

由本日国民大会推代表赴北京,要求从速严惩卖国贼,释放学生。

王恒岳的通电一出,使得学生们顿时对王恒岳大觉亲切,视为自己最强烈的后援,也对王恒岳更加充满期待。

似乎只有王恒岳统一了全国,才能真正让〖中〗国不再在列强面前低头。

与此同时,随着王恒岳通电的出台,学生们的热情更被兔分的调度起来了!

留日学生的反日爱国情绪尤为高涨,上个月章宗祥由日返国时,在东京东站即被留日学生包围,倍受侮辱。

在东京,自廿一条约后,每年也在5月7日要举行国耻纪念会,〖日〗本政府当然用各种方法阻止,学生们要租一个会场都很困难。在民国7

年的5月7日,留学生因为找不到适当的会场,于是相约装做食客,到一家〖中〗国料理店去聚餐,借餐馆开会,结果被〖日〗本〖警〗察追踪而至,于是学生们手无寸铁和如虎如狼的〖警〗察大战,不少学生被打得遍体鳞伤。

最后参与开会的全体学生34人都被拘入警署,受到种种侮辱和虐待,因此ji起全体留日学生罢课回国,进行反日〖运〗动。

民国8年的5月7日更是一个大日子,但〖日〗本〖警〗察则出全力阻止,留日学生根本找不到会场,于是推派代表去见〖中〗国的代理公使庄景珂,要借公使馆举行纪念会仪式,担保严守秩序,决不发生任何意外事件。庄景珂当面并没有拒绝,可是到了6日晚间,〖中〗国公使馆的里里外外都是〖日〗本巡警宪兵,层层密布,如临大敌,使馆内则灯火辉湟,弦管悠扬,学生们一打听,原来著名的京剧青衣梅兰芳在使馆内演唱天女散hua。

学生们睹此情形,知道使馆是不会借出会场了,乃于当夜决议,在七日早晨集合,分为两组,一组从葵桥下车,一组从三宅坂下车,分途向各国驻日公使馆投递意见书,然后在日比谷公园集合散队。每组都推定纠察员负责维持秩序。

同时推定交涉员,担任发生故障时的解释工作。

第一组游行队接连遇到三次袭击,时间在下午2时,4时和4时以后,地点在德国公使馆侧巷,大手町和日比谷公园附近。〖日〗本〖警〗察配合马队冲杀过来,胁令解散,学生们解释这是和平游行,无碍治安,但日警不满意学生们手持的白布标语:“打破军国主义”、“维持永久和平”、“直接收回青岛”、“五七国耻纪念”等字样,日警yu上前夺旗,学生们当然拒绝,于是〖日〗本〖警〗察就举起刀剑迎头就砍,马队也向游行队伍冲锋前进,在刀光剑影和马蹄蹂躏下,这一组的学生有半数以上被砍伤、踏伤,所持旗帜也被夺去,并有多人被捕。

可是学生们仍冒死前进,抵达英国使馆时,只剩下百余学生了,他们要求偈见英使,英使予以接见,温言劝学生说:“各位爱国,令人钦佩,我当代为转达敝国政府,不过各位如果要到其他各国使馆,最好推派代表前往,免得人数过多,违反〖日〗本的法令。”

留学生即将陈述书交出,转赴法国使馆,情形略同于英使馆。下午4时学生们转往日比谷公园等候另一组,不料被〖日〗本大批军警赶来,所有留学生的白布旗帜都被夺取。一位龚姓学生手持国旗被日警抢夺,抵死不放,另一位学生吴英赶来保卫国旗,被日警痛殴,且用绳捆绑拖走。其他学生气愤万分,奋不顾身拼死抢救,才将吴英夺回,余众奔入〖中〗国青年会,已疲困万分。

另一组在葵桥下车的学生至美国使馆求见生投递了陈述书,美使馆代表答允立即电达美国政府和巴黎和会的美国代表。学生们辞出后即转赴瑞士使馆,被日警所阻,不得入内,当即推举代表进入使馆投送陈述书。然后到俄国使馆,俄使出见学生说:“本国连巴黎和会都未派代表出席,大使对诸君行动虽极同情,可惜力不从心,势难相助。

这一组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到美、瑞、俄三个使馆请愿,大家都ji动地说:外国使馆还让我们请愿,为什么〖中〗国使馆竟闭门不纳,不理不睬,实属可恶,我们到日比谷会合的时间尚早,不如转去〖中〗国公使馆请愿。此议一出,全体赞成。

于是大家情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七章 “反日运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