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血色烽火>第二百八十三章 与城共存亡

富嘉铭接受的是林定远式的政治洗脑教育,所以富嘉铭也非常明白在国际事务上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斯拉夫民族的狼性远远要大于习惯了小富即安的国人,所以教育必须从日常做起。

身为中国军人应该只有两个状态,一个是战争状态,一个则是非战争状态,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俄国人和清朝发生的多次战争中,俄国人对东北的远东的入侵是在大量屠杀灭绝中国东北地区人民的基础上进行的,斯拉夫人在远东对中国人制造的惨案可谓是血债累累,很多程度比起日本人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富嘉铭非常明白,从历史的根源上看,日本人与满清是为了统治华夏大地,奴化教育还能多少保存中华血脉的延续,凭心而论,历史上被日本占领的台湾和东北,工业、经济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俄罗斯的斯拉夫人他们却只要财产和土地,即执行的都是要地不要人的彻底屠杀政策,在其占领的土地上中国人被杀干净,所以后世俄罗斯远东地区根本没有原住民的华人存在,这种灭绝性的屠杀与欧洲殖民者殖民美洲时期是完全相同的,这种占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占领。

斯拉夫民族被称之为北极熊,其对土地的贪婪性倒不如说成是一种前瞻,江东六十四屯血案、海兰泡大屠杀、二战结束时苏联士兵在东北对妇女的qiáng_jiān和性质恶劣的大规模掠夺,数十万中国人被劫掠屠杀。

而且在政治学习中,富嘉铭得知现在的俄国人口中的穆拉维约夫卡,历史上是中国的叫黄山屯,沃尔科沃是中国的段山屯,谢米多姆卡是中国的大泡子屯,格罗杰科沃是中国的博尔多屯,还有布山屯、老虎屯、蓝旗屯、桦木林屯、南窝棚屯,每个村庄名字的消失,就意味着有多少中华儿女被消灭屠杀干净。

富嘉铭自己也恐怕不知道俄罗斯侵占和分裂的中国土地,到底有多少能够被有效确认的,在后世已经没有了国际法力依据的,诸如蒙古、唐奴乌梁海、库页岛、外兴安岭、中国西北西伊犁、广阔的西伯利亚等,每个地区,都是中国若干省份那么大。

在中国传统意义上,蒙古比西藏、新疆、台湾等,更和中国融合,在法理上更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前苏联强迫中国同意蒙古独立,使中国的统一思想基础严重缺乏说服力,很多负面问题随之而来。( 略上来说,俄国如果陈兵蒙古,距离中国华北腹地只有数百公里,蒙古的丧失,可以说是民族之痛,庞大的中国陆军只能机械的进行战略防御,一旦战争爆发,中国陆军很可能会重演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的悲剧,被迫放弃华北与东北、西部的大面积领土,以中原作为大战场。

富嘉铭富嘉铭望着一脸革命表情马大海,他非常清楚知道在这个时代共产主义还不过是一个不完善的理论,在完善的理论系统也需要适应性,就是再好的经验模式也未必能够适应中国特殊的国情,所以富嘉铭迂回道:“马队长没读过历史吧?”

马大海微微一愣道:“小时候家里非常的穷,就在私塾读过几天,认识几个字,封建王朝的那些破烂事俺也不感兴趣,就算有皇帝也给他拉下马,建设人民能够当家作主的共产主义国家。”

富嘉铭微微一笑,用手拿着木棍在地上一边画着一边自言自语道:“我们熟知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简单的说那就是中国的传承,就如同现在国家的疆土一般,中国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在淞沪战场我们的弟兄们一寸山河一寸血肉的与日军的重炮战车反复争夺鏖战,就是让日寇知道我们是不容轻辱的,而在历史上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沙皇俄国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涉及边界问题的不平等条约。在中俄东段和西段边界,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伊犁条约》、《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等条约,清政府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已经让其签订到了极限,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让,西伯利亚的油田被放弃,中国在战略上失去了生存的宝贵空间,这些被俄国鲸吞的土地有几个东北那么大,这一点马队长不知道吧?”

“啊!”马大海用警惕的目光瞪着富嘉铭道:“国民党反动派果然就是反动派,居心不良啊!你想干什么?我可是一名党员,富嘉铭你如果在造谣诋毁苏联人民的话,休怪我翻脸不认人了。”

富嘉铭也一脸无奈道:“有时间你找明白的人问问就知道,看我是不是骗你?而且我骗你有意义吗?历史就是历史,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我跟你也说不明白。”

面对马大海的无知,富嘉铭非凡的无奈至极,在富嘉铭熟知的历史上,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列宁主持的苏俄政府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宣言中提出废除的中俄条约仅指十九世纪末至十月革命前夕沙皇政府单独与中国政府订立的和俄、日两国签订的侵华条约。

之后苏俄政府又发表《第二次对华宣言》,明确宣布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这一次对待中俄历史遗留问题的立场似乎较第一次宣言进了一步,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可以说在此以后的中苏磋商和谈判中,苏方代表始终坚持维持旧的不平等的中俄界约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三章 与城共存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