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国策>第八十三章 民族主义浪潮
者才知,这位父亲读大学的时候次参加“反日示威游行”。

一位在读大学生捐出了5ooo,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道“这是我在暑假做家教攒的下学期的生活费,战争打响了,我就等着国家下达征兵令到时候参军服役,扛枪去打***。”

后来,记者才道,这位大学生已经办了休学手续且到民政部门填了参军志愿。

还有一位父亲带着上中学的儿到南京市政府开设的募捐点捐出了oo万元,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这位父亲只说道,“如果战争晚打两年,就让我家小子参军服役,扛枪上战齿教训日本鬼子!”

后来,记者才知道父亲与儿子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人。

捐款是绝大部分共和国公支援国家的主要办法,但是对另外一批人来说则只是一种办法。

到1底,在民政部与武装部登记了参志愿的公民过15oo万!

其中刚满参军年龄的16岁少年,也有即将过参军年龄的岁中年,当然绝大部分要求参军的都是18岁到24岁之间的年轻人。

为了这件事,叶致胜多次找到王元庆,提出提前招募军人。

王元庆没有同意叶致胜的建议,原因很简单,现代战争不是靠人多取胜。

现代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与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只是经济与科技实力的在战争中的具体表现。换句话说,在工厂里工作的工人,在科研机构工作的科学家,在设计院工作的工程师,乃至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对战争做出的贡献并不亚于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军人。

共和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达到巅峰,各行各业都需要劳动力,没必要招募太多的军人。

最重要的是,王元庆不打算肆意扩大战争规模,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即便立即招募年轻人服役,光训练就得花上好几个月,到时候战争是个什么样子还说不准呢。就算需要招募更多的军人,先考虑的也不是毫无经验的社会人员,而是5年内的退役军人。退役军人能够很快适应军队生活,培训量小得多,能够及时投入战斗。按照国防部的统计结果,能够招募的退役军人在5o到6o万之间。只要将这些人员招募上来,别说击败日本,就算占领日本也绰绰有余。

从共和国公民对带战争的态度来看,西方新闻媒体的“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西方新闻媒体极力“丑化”共和国的时候,以共和国国家电视台、国际电视台,以及半岛电视台等为的众多新闻媒体则在大肆报道于24日夜间再次打响的战斗。

休整一个白天后,共和国空军调整了兵力部署,日本空军也缓过气来。

不得不承认,日本的战争准备非常充分。

虽然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共和国空军几乎摧毁了日本空军所有的大型基地,但是在24日夜间,日本空军仍然有数百架战斗机升空作战,与共和国空军争夺制空权。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报告,日本在和平时期修建了大量野战机场与地下军事设施。

毋庸置,日本一直在为战争做准备!

当天晚上,共和国空军除了继续轰炸日本本土、将打击对象扩大到军事工业设施与重工业设施之外,还出动海军航空兵的岸基作战飞机对包括那霸港、普天间机场、嘉手纳空军基地在内的,位于琉球群岛上的日本军事基地进行了全面轰炸。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都拼尽全力。

半夜,王元庆被焦魃山从床上叫了起来,在元卫队的护送下离开元府,前往战略指挥中心。


状态提示:第八十三章 民族主义浪潮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