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轮,接种者十人,死亡者,零。
结果一出,众人大受鼓舞,在邙山担任护卫的两队卫士,即刻表示,愿意充当接下来几轮的接种人选。
史道人不敢自作主张,赶忙将实验的进度和卫士的想法,写成奏疏,上报给刘宏以及刘照。
刘照当即就批准了卫士们的请求,从实验报告来看,水苗法似乎的确功效非凡,死亡率也比较低,因此让卫士们先行接种,获得免疫力,这对以后水苗法的推广,也有好处,毕竟一旦推广开来,总不能还就只靠张氏一个人来忙活吧?
虽然这批卫士里,有典韦这个对刘照来说,意义非凡,十分重要的人物,但是略微考虑了一下之后,刘照还是决定让典韦参与此次接种,人的命运,起伏不定,谁也没法掌握。典韦的命运,已经被刘照改变,至少,他现在绝对不会在公元197年战死疆场了,可是,典韦因此就会长寿吗?很难说,也许一年后的黄巾之乱中,典韦就可能一个倒霉,折戟沙场呢!有道是“公子赴宴,不醉即饱,壮士临阵,不死带伤”。所以,与其无谓的担心那些不可捉摸的变数,还不如尽人事而听天命呢。
而刘宏在得到禀报之后,则是乐得合不拢嘴了。二十多个人接种,却只死了两人,这还是那个人人谈虎色变,到处灭家屠村的痘疮吗?看来此次痘苗的研制,不出意外,应该是可以成功了,如此一来,青史之上,自己的这一笔功绩,也是确保无疑了!
刘宏兴奋之下,下诏大赦天下,并传令史道人加快速度,等再进行两三轮的选种之后,便可以返回洛阳,先给宫里的内侍、宫人以及卫士进行接种了。
不过,无论刘宏如何心急,天花病毒的病理周期放在那里,又不会以刘宏的意志而发生变化。接种之后,出痘至少要七天,然后痊愈又得半个月,也就是说,种痘的周期,至少要二十天以上,哪是能说加快就加快的。
等第六轮接种实验完毕,时间已经到了六月底。往年这个时候,刘宏早就躲在西园之中,碧波泛舟,清凉解暑了。而今年,因为苏美人患了痘疮,刘宏躲避到了南宫,虽然苏美人死后,内侍们按照刘照教授的方法,将迎春殿里里外外都清理消毒了一遍,而按照刘照的说法,在北宫居住,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可是刘宏依然不能放心,迟迟不敢踏入北宫一步。如今酷暑难当,刘宏心中烦闷,自然恨不能赶紧接种,好让自己可以安然返回西园消暑。
因此,第六轮接种完毕之后,在刘宏的一声命令之下,宫中的低级内侍、宫人,先分批次的开始种痘。这时,每个批次,可不就仅仅只有十来个人了,而是多达五百余人!
人数的基数一大,死亡的人数也立刻增加,第七轮的五百余人当中,丧命的,居然有二十人之多。听到这个消息,连刘照都惊讶了,张琰不是说他种了七八千人,死者才二、三十吗?怎么自己这里才种了五百人,就死了二十个?难道痘苗的毒性,依旧相当强烈?
这个数字也吓到了刘宏,原本跃跃欲试,想在下一批次就进行接种的刘宏,顿时蔫了,最后,他宁可冒着“沾染病气”的风险,先行回西园避暑,也不愿在下一批次,进行接种了。
然而,第八轮的效果,居然好得出奇,第二批参与的五百余名内侍、宫人,居然只死亡了一人。得到消息后,刘照决定,自己将参与下一批次的接种,一则是七、八两轮接种的对比,再一次告诉刘照,概率这个问题,真不是一个文科僧可以掌握得来的,与其担心那些不可掌握得“概率”或者运气问题,还不如坦然面对。二来,自己既然决心用种痘术来给新道教树立威信,那他也应当以身作则,尽早的接种,好用行动来向世人证明,种痘术的效果,以及朝廷对种痘术的支持。
听到消息之后,关羽和徐晃同时表示,既然郎中、卫士当中,已经有人种了痘苗,那么下一批,就该由他们这些还没接种的人先行尝试。虽然关羽和徐晃都不懂种痘术的原理,但是痘苗接种的次数越多,毒性越低的说法,早就传遍了宫中,因此,关羽和徐晃决定,在刘照接种之前,由他们再为刘照减一轮毒性。
刘照拗不过关羽和徐晃,最后,他门下的所有郎中和卫士,包括史阿、岳卓在内,将近三百人参与了第九轮的接种。
在接下来的大半个月内,刘照每天心里都有些惴惴不安。说实话,虽然一再咬牙表示要坦然面对、尽人事而听天命,但是若说关羽、徐晃等人真的出了事,刘照还是要痛不欲生的——没了这些猛将,他就算健健康康的活下去,将来又如何收拾那个乱成一团糟的天下?
结果终于出来了,第九轮将近一千人接种,死亡十三人,而刘照门下的郎中和卫士,只有一人不幸身亡,而且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只是一个前不久才从北军补入的卫士罢了。
刘照大喜,决定要为自己种痘了。谁知这一次,依然有人前来阻挠。
首先是何皇后,出于母爱,她表示要在刘照之前种痘,并且说母子血脉相通,痘苗先在她身上接种过之后,会更加适合刘照使用。
然后是何氏,理由几乎与何皇后相通,只不过把“血脉相通”,换成了“你是吃我奶长大的,身上也等于是流着我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