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最强皇帝>第150章 闹事的上门了
,可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都中有身份的大臣、王侯以及贵戚。这一次的讲道,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正一道在洛阳上层社会的流行程度,所以史道人一点都不敢怠慢。

而且,这次听讲的对象,有很多饱学的儒士,他们可不像目不识丁的小民那样好忽悠,万一当场辩论起来,如果自己出了丑,那正一道的形象也就算是毁了。

幸好,史道人能从一个毫无背景的穷道士,混成如今名满京师的仙人、真人,靠的就是不怕艰难险阻,遇强则表现得更强,发挥得更好的拼劲。所以,面对可能的质疑乃至刁难,史道人放稳了心态,大叫“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咳咳,当然,这只是刘照发现史道人在平静的神情之下,暗藏着高昂的斗志后,暗地里的吐槽而已。

果然,在听过史道人宣讲完正一道的基本教义之后,一些人抛开什么神仙、轮回这一套不理,直接跟史道人讨论起“太极”来。

太极这个理论,源自《易经》,这部相传是周文王所作的经书,在经过孔子的注解、作传之后,成为了儒家的经典之一,无论是《十三经》还是《四书五经》,其中都包含了《易经》。在东汉,也有许多学者研究这部经书,别人不说,汝南袁氏传家的学问,就是《易经》。除了袁家,当世的很多著名人物,包括马融、郑玄、荀爽、刘表,以及再往后的虞翻、陆绩、王弼等人,都是研究《易经》的行家里手。

所以,探讨太极就必然避免不了探讨《易经》,而探讨《易经》,纵然在场发难的,都不是什么著名人物,然而以《易经》的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史道人又岂是那么容易应付过去的?

好在,《易经》这本书,也很得道家的看重,庄子就对其倍加赞赏,声称《易经》可以“通阴阳”,所以,史道人身为道士,对《易经》多少也有些了解,而在与刘照探讨完善太极理论的时候,更是在《易经》方面下了不少苦功。

一番辩论过后,史道人总算勉强应付了下来。在场之人,也都颇有讶异之色。方才的辩论,如果是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是在太学里发生的经义辩论呢!而侃侃而谈《易经》的史道人,又哪有一点“方术之士”的样子,倒像是一个饱学的儒生一般。加上继承自后世大儒张载和王夫之的“太极新解”的理论,在场之人,听后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也就自动忽略了史道人在经义方面的疏漏之处——毕竟这是一种新理论,还需要继续完善嘛!

刘照在场外细细观察了人们的反应之后,也是长舒了一口气,这次赌博,算是侥幸成功了。看来历史上革新了天师道的寇谦之所走的,亲近儒家的路子,是有他的道理和效果的,而寇谦之本人以道士之身,兼通儒家典籍,正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大会之后,不少富贵家的子弟,都纷纷来找史道人,表达了信奉正一教的意愿。虽然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只是冲着“善恶轮回”而来,想跟着史道人修一修道,积一积福,好在来生继续投个富贵人家享福。但是,看在他们的影响力非同一般的份上,史道人还是耐心的传授给了他们静修的法门,并且将正一道的教义,也顺带传授了一些基本的概念给他们。

就在史道人春风得意,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场变故悄然发生了。

史道人忙着讲道、收徒,种痘的重担,便落在了张氏一人的肩上。这么多天四处忙碌,经张氏之手种过痘的人,不计其数,因此,张氏也被洛阳百姓尊奉为了“女仙人”,甚至有人说她是“玄女临凡”。

随着刘照编造的鼓书故事的流传,上古之时,上天派遣玄女下凡,教授黄帝兵法的故事,已经在市井之间流传开了。因此,当人们看到救死扶难的张氏时,便不由自主的将她和玄女连系了起来。

这天,张氏正在统计这一批次种痘的结果,突然,院子里传来了一阵喧哗之声,杂噪之中,甚至还有哭声。张氏放下了手中的竹简,赶忙出门来到了院中。

两名卫士死死的堵住了院门,而院门外面,一家人正抬着一张门板,上面躺着一个人,浑身上下都用白色的麻布罩着,显然已经身故了。

看到张氏出来了,一个男子起身,大声喊道:“我阿爹平日里无病无灾,身子硬朗着呢!可是里长偏偏要强迫我们一家种什么痘苗,如今可好了!把我阿爹给活生生的害死了!”

张氏闻言,眉头一皱,虽然这次种痘,一直强调自愿,但是,事关正一道的发展,史道人为了加快进度,不免给地方上的官员施了一点压。之前一直没有人闹事也就罢了,如今有人出面这么一闹,而自己这边本身又有一些理亏,处置起来,还真有些棘手。

张氏走上前,正欲说话,旁边的卫士,已经拦在了她的面前——张氏的重要性,仅次于史道人,卫士哪敢让她出去犯险?

张氏摆摆手,示意卫士让开。看到张氏执意坚持,两名卫士只好不情不愿的让开了路,放张氏过去了。

“这位郎君,令尊不幸过世,我们也深觉哀痛。可是种痘难免有些风险,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毕竟痘疮乃是恶疾,哪有那么轻易就能防治的?如今种痘之人,一百人中,仅有两三人不幸蒙难,这已经是大不易了。痘疮这种恶疾真要传染开来,可是会危急整个乡里,乃至周边好几个县的。如今,承担一点风险,却能让全家都平


状态提示:第150章 闹事的上门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