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最强皇帝>第164章 接风宴是送别宴
入了刘照之手。当然,名义上,这处坞堡属于何咸所有。再经过了一番简单的整修后,刘照将其命名为“归云庄”,而原复一家老小,就被刘照秘密软禁在归云庄之中。

之所以留着原复的性命,一来是原复曾经也是位热血青年,是党人的铁杆粉丝,所以刘照对其多少有那么一点好感。二来,原复此人,既精通儒家学说,又熟读《太平经》,正是刘照完善新道教学说的好帮手。虽然在刘照的《群英榜》上,各种人才多的是,但是却基本没有几个人可以帮助刘照来完善正一道的,难不成你让荀彧、郭嘉这些人来编纂《正一道藏》?

所以,刘照便对原复网开一面,暗暗匿下了他们一家,希望原复可以慢慢转变态度。

鲍炜一行人走后,刘照身边的高手,就只剩下了史阿、岳卓这一对难兄难弟。他们俩人,如今就只负责着一个几乎成了空壳的“集英社”,名义上和鲍炜、关羽、胡旭三人平起平坐,属于“军事领导小组”五人成员之一,但事实上,除了每天早上指导一下刘照的练剑之外,他们两人别的一点差使都没有。

胡旭偶尔还会找他们帮忙,打探一些消息,但是整个侍卫亲军的运作,他们可是一点也都插不上手,就连这次缉捕唐周、马元义的行动,也将二人给完完全全的排除在外了。

对此,史阿似乎都已经懒得抱怨了,反正如今他已经有了一个不高也不低的官职——六百石的虎贲郎,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弘农王的剑术指导(剑术老师依旧是王越),在弘农王府里,虽然没有具体的执掌,但是也没人敢对他不敬。这样一份清贵的工作,史阿居然渐渐适应了下来,如果说,当初京师里纸醉金迷的生活,消磨了史阿的胆气的话,那现在这份平稳而又体面的工作,则连他在仕途上的野心,也一并给消磨的差不多了。

不过,尽管史阿自己已经有点小富即安的感觉了,但是他对自己的朋友岳卓,还是有点歉疚的。岳卓现在,仅仅是两百石的王府郎中,而且因为跟他搭档的缘故,也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升迁,这让岳卓心里很是不好意思。

可是岳卓自己,倒是很少抱怨什么。但是他的态度,也让史阿感觉有些奇怪,觉得捉摸不定。时而,他会尽力撺掇自己尽力争取弘农王的信任,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时而,他又会长期消沉一阵子,别说是上进心,仿佛就连生趣也没有了似的,那种神态,也大概只有三郎署里那些五六十岁了依然还是个郎中的老年郎官才会有。

有一次,两人闲来无事,坐在一起喝酒,喝得伶仃大醉后,醉眼朦胧之中,史阿居然发现岳卓在偷偷的流泪,最终喃喃的叫嚷着一个名字——阿钟。

酒醒之后,岳卓再没有提起过“阿钟”这个名字,而史阿自然也不好意思追着打听,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刘照派遣卫士跟随卢植等人出征的时候,史阿也曾起意,想一同去前线建立功业,好让自己更进一步。但是,当他找到岳卓商议的时候,岳卓却阻止了他。

“子陵,外出作战,虽然是个建立功业的好机会,但是贼兵势大,战场之上又是刀箭无眼,万一运气不好,可真要马革裹尸而还了。我看不如乘大家都被派出去的机会,好好亲近亲近弘农王,方是正理啊。”

史阿一听,觉得挺有道理的,因此便在某天早上,刘照习武完毕之后,将这个想法向刘照提了出来。刘照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史阿和岳卓,便成了每天跟着刘照身后的“哼哈二将”。得此殊荣,史阿登时觉得自己高大上起来,每天走起路来,也昂首挺胸了许多。

随着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参北中郎将军事之后,弘农王郎中令一职,便空缺了出来。肥水不留外人田,通过刘照的活动,朝廷最终任命卢恺为弘农王郎中令。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刘照这次是花了大本钱,力保自己的老师卢植能够平叛成功,得胜归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凭借诛杀张角三兄弟的功劳,卢植晋位三公,封为列侯那是迟早的事。所以,卢、王兄弟当中,卢家的兄长先行一步升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继任弘农相的,乃是赵岐,这也是一位老臣了,而且,与刘照也算是有一点渊源——赵岐乃是马融兄长的女婿,而刘照乃是马融族孙马日磾的弟子,这个辈分差的……有点多。

赵岐是典型的党人,他曾经得罪了中常侍唐衡的兄长,京兆尹唐玹,被迫流亡外地,甚至一度在北海的街市上卖饼。直到唐玹死后,他才得以返回家乡。之后,司徒胡广举荐他担任并州刺史,平定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叛乱,为此,赵岐还专门写了一道奏疏,名叫《御寇论》。

然而,没过多久,赵岐就遭遇了第二次党锢之祸,被罢去了官职,禁锢在家。直到如今朝廷解除了党禁,下诏选拔曾经担任过刺史、太守,而且有文才武略的人出任官职,赵岐这才有机会出来做官。跟原本历史不同的是,这一回,赵岐并没有被征聘为议郎这样的闲职,而是直接被任命为弘农相。

朝廷这样做,也是被黄巾军接连攻破数个诸侯国的举动给吓怕了。前不久,在幽州刺史任上功绩卓著的刘虞,就被任命为甘陵相——也就是担任前面提到的那位,被黄巾军给挟持了的甘陵王刘忠的国相——以安抚当地的民众。

尽管弘农郡附近并没有大规模


状态提示:第164章 接风宴是送别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