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最强皇帝>第230章 削除封国
说我面带贵相,日后必能出人头地,这话怕是为了哄骗我跟着他走罢?何足为凭?

萧子山恭恭敬敬的谢过了卢植,退出了大堂,跟着几名士兵去了住处。在此案落定之前,他作为人证,暂时还不能离开。

卢植与李燮的奏疏递送到洛阳之后,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刘宏恨恨的将二人的奏疏,摔到了地上。他一来恨李燮对此事穷究不舍,最后居然真的查出了安平王刘续的罪行,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二来也恨安平王刘续不争气,居然在妖贼的胁迫之下,真的僭称帝号了!

可是,李燮虽然可恨,这件事上他却占住了理,手里有真凭实据,刘宏也奈何不得他。因此,刘宏的一腔怒气,只能往安平王刘续的身上撒了。

“阿父!替我草拟诏书!将安平王削去王爵,全家解送至洛阳,交付廷尉问罪!”刘宏竭斯底里的怒吼道:“还有,移书三公,告诉他们,将常山、安平二国就此削除!”

削除封国,在汉代,是对诸侯王最重的惩罚了。东汉的诸侯王,大多都是“世袭罔替”,代代承袭,如果因为没有子嗣承袭王爵,朝廷也会从血脉比较近的诸侯王当中,过继一个人去承嗣王爵。

同样,如果诸侯王犯了大罪,不仅自己被削去了王爵,就连子孙也失去了承袭王爵的资格,朝廷也一般不会削除其封国,而是同样从血脉较近的诸侯王当中,过继一个人去承嗣王爵。承嗣过去之后,新王日后要祭拜的祖宗,就不是生身家族的了,而是他所承嗣的这个诸侯王的祖宗。

古人最讲究宗族的延续,也最重视对祖宗的祭祀。只要本支的先祖有人祭祀,这一脉的传承就不算是断绝。

可是,削除封国之后,该国诸侯王的这一支血脉,可就算是完全断绝了。因此,削除封国这种惩罚,是最为严厉的。

刘宏一怒之下,不但削除了安平国,就连朝廷尚在讨论当中的常山国,也一并给削除了。常山王刘嵩也真是倒霉,不仅当了出头鸟,被朝廷拿来杀鸡儆猴,震慑各地的守土之臣,如今更是城门失火,把封国也一并搭了进去。

而刘照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惊讶不已,难道历史上刘续所犯的“不道”之罪,就是他曾经被迫僭称帝号?看来史书中寥寥数字所蕴含的信息,还真是丰富啊!

因为安平王刘续被废一事,卢植在安平国又耽搁了半个月。正当他准备发兵向巨鹿进发的时候,前线传来了捷报——张郃在杨氏县外的洨水河畔,大破地公将军张宝,斩首数千级,俘虏近万,并当场斩杀地公将军张宝!

卢植接到捷报,兴奋的手都微微颤抖了。张宝一死,黄巾军算是彻底失去了首脑,从此只能各自为战,被朝廷一一击破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卢植将捷报细细浏览了一遍,虽然捷报当中对整个战斗的过程,说得十分简洁,但是卢植依旧能从中想象出当日战斗的详情。

按照部署,张郃率领一部联军,驻守在杨氏县,而巨鹿太守郭典,则率领另一部联军,驻守在高邑县,与张郃成掎角之势。

从地形上看,杨氏县在廮陶东北,而高邑县则在廮陶西北,三座城池之间,隔着两道河流。廮陶之北、高邑之南,是济水,而高邑之北、杨氏之南,是洨水。

张郃与郭典的任务,便是从北面钳制住张宝,让他困守孤城,无法动弹,然后等卢植大军回师之后,再围困廮陶,将张宝一举讨平。

虽然攻城是件苦差事,但是与其在野外击溃黄巾军,使其四散而逃,流窜于郡县之间,遗毒无穷,还不如让他们聚集在一处,围而歼之。

再者说,黄巾军素以劫掠为本,一应的后勤供应,全都建立在搜掠民间的基础上。而且,黄巾军为了壮大声势,四处裹挟百姓,导致他们在一城一地,就往往有十万余众聚在一处,这样一来,后勤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如果黄巾军据城死守的话,往往撑不了多久,粮草便会告急。一旦没了吃的,军心自然溃散,没了抵抗下去的意志。所以,对于汉军来说,黄巾军聚集部众,困守孤城,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没想到,这一点,张宝也看出来了。张宝能不看出来吗?事实上,他身为地公将军,大贤良师的弟弟,在张角、张梁死后,就是黄巾军的最高领袖了。因此,在张宝放弃了下曲阳,缩回廮陶防守的时候,附近各处的黄巾军,也纷纷跟随着他,退入了廮陶。

如此一来,廮陶城中的粮草压力,顿时翻了一倍。在困守了一个多月之后,张宝听说官军已经开始向巨鹿进兵,便派人出去打探了一番,当探听清楚了官军的布置之后,张宝心中依然明了——官军这是想故技重施,想跟打广宗一样,把自己困死在廮陶城中啊!

早晚是个死,与其等卢植围住廮陶,把自己生生困死在城中,还不如乘卢植的大军未至,先出兵击破汉军的一路,说不定还能争取一定的主动。

掂量了一番之后,张宝决定先行攻打杨氏县。原因很简单,杨氏县的城墙本就低矮,还曾被黄巾军攻破过,有不少残破之处,所以比较容易攻打。而另外两处的汉军,高邑城距离较远,另一支活动在廮陶、巨鹿二城之间的,又是一支骑军,以步卒为主的黄巾军,哪能逮得住?

说服了部下的各个渠帅之后,张宝率领两万精锐士兵和三万青壮部众,总共五万余人,直扑杨氏县而去。


状态提示:第230章 削除封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