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两员大将就要起争斗了,何苗心中略一计较,最终还是偏向了典韦。除了典韦的名气比黄忠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典韦的后台更硬。虽说,何进、何苗、刘照,怎么看也是一家人,但是,详细分辨的话,何苗与何进之间,是存在利益纷争和意见冲突的,而刘照却是何苗要依靠和讨好的对象,因此,偏向哪一方,不言而喻。
何苗轻咳一声,拿出主将的威严来,喝令道:“二位不要再争了。典护军所言有理,成皋危急,正需要劲卒猛将前去支援,何况,典护军所部,皆是骑兵,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奔赴成皋。黄司马,你也休要气馁,身为前军,你立刻率领本部人马,紧随典护军之后,向成皋进发!”
何苗的这一番安排,有理有据,听上去也没有什么不公的地方。黄忠无奈,只得奉命而去。
典韦则率领二百精骑——其中的五十余人是弘农王府中的郎卫——一马当先,率先赶往了成皋。
逢纪心中惦念袁绍的安危,不顾自己身体文弱,不擅骑马,坚持要与典韦同行。典韦拗不过他,只得答应。
此时的成皋城已经是岌岌可危了,越来越多的黄巾军士卒攻上了城头,并且逐渐立稳了脚步,慢慢扩大了缺口。反观汉军,则是节节败退,不仅无力反攻,堵住缺口,甚至在有些地方,反倒被攻上城头的黄巾军给反包围了。
袁绍见状,只得收拾残部,退往西门据守。为何要退往西门据守呢?这还得从成皋的地形说起。
成皋东临汜水,北濒黄河,南依嵩岳,三面都有山川之险,易守难攻。而在这三个方向当中,由于东边的汜水距离成皋城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大军尚还可以展开。而北边的黄河,距离成皋城就相当近了,城北完全是大一片低湿泥泞的滩涂、芦苇地,非但不利于大军展开攻城,就连从这里绕道经过,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而成皋的南边,则有大伾山巍峨耸立,同样险阻重重,不利于大军进攻或者行进。
因此,对于黄巾军而言,最适合的进攻地点,也就是东门了。而西门方向,基本就没有遭受到黄巾军的进攻。
现在,汉军退往西门之后,由于南北两个方向都不利于大军行进,因此,黄巾军只能从城中进攻西门,而没办法绕道包抄,使西门的汉军腹背受敌。而且,由于高大的井阑根本无法通过门洞,进入城中,所以也就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汉军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威胁,亦将不复存在。因此,在城墙多处失陷的情况下,聚合残余兵力,退守西门,借助城墙和瓮城继续抵抗,倒也不失为一个最不坏的选择。
在当日放出了退守西门的狠话后,袁绍对西门一代的防御设施,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造。特别是在西便城墙两端,袁绍提前修筑了土垒,设置了拒马,防止敌人从城墙上攻过来。总之,眼下的西门,已经成了一个封闭的堡垒,足矣抵挡黄巾军一段时间了。
黄巾军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破城的巨大喜悦,让他们忘乎所以。攻入成皋,他们也没有第一时间去追击退往西门的汉军,而是在成皋城中,展开了一场屠杀和劫掠。
虽然有不少居民已经跟随汉军退往了西门,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舍不得弃家出逃,他们抱着侥幸心理,觉得黄巾军可能不会展开大规模屠杀和劫掠,或者即便有,也未必会落到自己头上。
然而,黄巾军经历了十几天的苦战,伤亡极大,士兵们的神经,也早就到了崩溃的边缘,破城之后,杀戮和抢掠,正是他们放松神经的最佳方式。在这种时候,别说黄巾军的首领根本没有制止的念头,就算是有,面对穷凶极恶,失去理智的部下,他们也不敢出面去制止。
看着黄巾军的暴行,西门城头上的汉军,无不捏紧了拳头,愤恨不已。经历了这么多天的血战之后,汉军士兵的成份,早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剩余的士兵当中,成皋城中的居民占了大多数。看到黄巾军对自己的邻里、亲戚施以暴行,汉军士兵们恨不能冲下去与其同归于尽。
哀兵必胜,当黄巾军重新集结起来,对西门发动进攻的时候,汉军士兵无不奋勇死战,毫不退缩,给黄巾军来了个迎头痛击。
自以为胜劵在握的黄巾军,终于为自己的轻敌、骄纵付出了代价。没有井阑压制城头的汉军,从城下发动进攻的黄巾军,还没冲到城墙跟前,就被汉军的箭雨给射得溃不成军了。而从城墙上发动进攻的黄巾军,面对汉军临时修筑起的土垒,也是一筹莫展。尽管土垒只有一人多高,但是在狭窄的城墙上,黄巾军根本无从发挥己方的人数优势,如果在城墙上拥簇得太过密集的话,正好成了汉军弓弩的活靶子。
庄聚贤见状,意识到没有井阑的压制,攻城的难度立刻会成倍的增加。于是,他便命营中的工匠设法将井阑拆开,运进成皋城后,再重新组装。
可是,没有柳随风的指点和调度,工匠们的进度,比先前迟缓了很多。甚至有些井阑在被拆散之后,居然无法重新组装起来了!
这就给了汉军驰援成皋的时间。就在黄巾军攻入成皋的第二天,傍晚时分,典韦率领的二百精骑,终于赶到了成皋城下。
看到典韦,袁绍不由得一阵心痛,文丑此刻还在高烧昏迷当中,医工对此束手无策,加上军中缺少药材,情势很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