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最强皇帝>第332章 老将的陨落
显著,只不过,杀伐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关羽喝了一口酒,叹了一口气,道:“我原先也觉得,羌人虽然屡屡叛乱,但也不至于非得全部杀光不可。可是,自从来到凉州,眼中所见,耳中所闻,让我愈加坚信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别的不说,就说那些被羌人掳去的百姓,一个个被折磨得生不如死,情状甚至比那些被黄巾贼裹挟去的百姓还要惨。而我听麴长史说,这多么年来,被羌人掳去的凉州百姓,数不胜数,如此深仇大恨,岂能不报!”

徐晃闻言,也是微微叹气,道:“话虽然如此说,可是光靠杀戮,恐怕没法让羌人真心归顺服从……”

“那把他们杀光便是!”关羽满不在乎的答道。

“胡说!几十万羌人,遍布凉州,哪能杀得光?况且,有道是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羌人素来悍勇,若是把他们逼急了,誓死反抗的话,我军纵能取胜,伤亡也会极其惨重。难道为了杀光几十万羌人,就要搭上数万乃至十余万将士的性命不成?”徐晃反驳道。

关羽顿时语塞,此番出征,他部下的骑兵折损了将近三分之一,麹义部下的劲卒伤亡更是超过了三分之一,几乎快要达到一半了。这还是得益于奇袭和全新的战术,否则,伤亡说不定还要增加。

不过,关羽很快就理直气壮的说道:“羌乱就如同是人身上的恶疮,不忍痛剜肉的话,又岂能根治?朝廷倒是一直想用恩德来感化羌人,甚至不惜将羌人迁至内地。可是,羌人又哪里感念朝廷的恩德了?自永初以来,羌人屡屡反叛,攻没郡县,剽掠人口财产,致使府帑空竭,百姓流利,凉并二州,为之虚耗。若不是有段太尉这样的名将讨伐诛杀,恐怕凉州已经不复为大汉所有,凉州百姓皆尽沦为羌人的奴隶了!如今,我不过是在做段太尉当年未竟的事情罢了!”

徐晃微微摇头,但他也知道,自己没法让关羽心服口服。最后,徐晃决定,在向刘照通报战况的时候,顺带也询问一下刘照对此事的看法,也好在日后处置类似的事情时,有个依据。

第二天,带着大队的牛羊,汉军踏上了归途。徐晃派人飞骑先去高平报信,免得张温心急。

此时的张温,的确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乱转。他倒不是担心失去了联系的徐晃和关羽,毕竟羌人已经退兵,高平已被夺回,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只要夺回了高平,整个安定郡的形势,就被汉军牢牢掌控住了,就算徐晃和关羽吃了败仗,也不足以影响大局。

张温之所以如此焦急,是因为从汉阳传来了一个噩耗——几天前,金城叛军攻入了冀县,老将夏育战死,随即,汉阳郡的其他县城也纷纷陷落,只剩傅燮一人困守阿阳,情势同样是岌岌可危,随时都有覆亡的危险。

夏育身为荡寇将军,在军中的职位仅次于车骑将军张温和执金吾袁滂,他的战死,肯定会在朝堂上引发一番剧烈的震动。而身为主帅的张温,大概怎么也逃不掉一个“失机”的罪名。

没办法,谁叫张温一直在临泾按兵不动呢?朝廷再三催促,他却只派徐晃、关羽,进兵至乌氏县,便驻足不前了——乌氏距离阿阳,不过一两日的路程,为何不发兵救援?面对这样的质疑,张温颇有些百口莫辩的感觉。

而今,夏育战死,阿阳告急,张温虽然满心想亡羊补牢,速速发兵救援,却力有未逮——无论是张温,还是袁滂,都只是粗知兵事罢了,真要打起仗来,照样是手慌脚乱,不知所措。

偏偏,军中会打仗的将领,如今一个都不在,张温每每想起来,简直后悔的要死——干嘛非得把徐晃和关羽同时派出去?留一个在身边该多好!

手足无措的张温,最终也只能先往高平、鸟氏一线增兵,将汉阳进入安定的要隘守住再说。他心里十分清楚,失陷了汉阳,他最多承担一半责任,可若是打了败仗,葬送了朝廷的三万精锐之师,那罪过可就全是他的了。

同时,张温也忍不住在心中暗暗抱怨:“夏育啊夏育,你当初不是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能守得住冀县,让我先击败先零羌再南下汉阳的吗?怎么突然间就把冀县给丢了?你自己倒是一死了之,还落了个忠烈之名,却把我给坑苦了哇!”

其实,就连夏育自己,也没有想到,冀县居然会以那样一种令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方式,陷落了。

当日,夏育从獂道突围,返回冀县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下令征发百姓从军,重新组织部队,守卫冀县。

可是,冀县已经被征发过两次了——左昌一次,傅燮一次,成年的男丁所剩无几,再征发下去的话,恐怕就能让老弱妇孺上阵了。

于是,夏育只能打起了当地豪族的主意,他召集了当地的豪强地主,半是请求,半是命令的让这些豪强将家里的私人部曲贡献出来。

面对叛军的威胁,这些豪强地主倒是没有推脱,各自将家里的仆役、私兵甚至是宗族子弟,送来参军,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三十几家合在一起,竟让夏育又凑起了三千多人。

再加上残存的旧部和县中征发的男丁,夏育手头共有将近六千人马,虽然人数上依旧处于劣势,但是,夏育相信,凭借自己的本事,以及冀县的坚城,他一定能够坚持到张温打败先零羌,南下汉阳的那一天。

金城叛军围困住冀县后,王国本欲故技重施,想再次用高强度的


状态提示:第332章 老将的陨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