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问鼎天下>第233章 生平之志扫残秽

之所以要拉上成当等人,除了以此增强实力之外,吕蒙还有更多的考虑,只是当着他们的面自然不好说出来。他对于孙权并无多少忠心,如今大厦将倾,倘若不想跟着孙权一起死,就只能另投明主了。不过吕蒙现在仅有六七百部曲,即便投降荆州也很难受到重用,可若是将成当、徐顾等人所部都一起拉上,那加起来人马就不少了。

就在吕蒙给成当等人面授机宜之时,中军帐内孙权也在和军中诸将及张昭、鲁肃等人商议如何应对当下的局面。

“将军,如今广陵兵已南渡长江,对我军来说极为不利,不若全军回师丹徙,先将广陵兵击败之后,再收拢各军驻守丹徙,以防止荆州军趁势东进。”徐琨见诸人都沉默不语,便坐起身对孙权建议道。他这个想法得到了周泰等人的应和,但凌操、黄盖等人,却不发一言,只看向周瑜。显然在他们心目中,现在以周瑜为主了。

孙权见状,眼神一缩,心中冷笑连连。这些日子各部都有逃亡,水军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在孙权看来,水军投降荆州的也太多了些。如今商议这等大事,水军诸将竟然不将自己放在眼中,可见军心已涣散到怎样的程度,而自己的威信又跌落到怎样的程度。

然而现在孙权也无法与周瑜翻脸,虽然周瑜的亲信部曲在第一次虎林之战中伤亡惨重,但其麾下还有两千余人马,加上黄盖、凌操等人支持的话,实力犹在孙权之上。现在的孙权,不过是占了个“讨虏将军”的名义而已。

“可我军若是放弃牛渚,则历阳、石城皆难保全,对于我军以后的防守更增加困难。”孙权皱眉说道。在他想来,荆州军才是当前最为可虑的大敌,至于广陵兵,已经渡江数日却无法撼动丹徙,可见战力实在平常。

徐琨心中暗叹,现在能否从牛渚从容退回丹徙都很难说,孙权却还在想着以后,对江东军来说,能保有吴郡和会稽两郡都不错了,否则哪儿还有什么以后?

帐中再次陷入沉默之中,唯有火塘里燃烧的柴禾不时发出“噼啪”之声,青烟徐徐,让人觉得眼前迷茫一片。

“咳咳!”张昭被呛得咳嗽了两声,抬头却看到众人都望向自己,干脆双眼一闭,佯装没看到。自从他得知孙权在虎林惨败,又被连夜赶来的信使请到牛渚之后,张昭便意识到,江东大势已去。现在江东军人心涣散,实力大损,拿什么来抵抗如狼似虎的荆州军?所以这段时间张昭借口身体不适,每日在帐中休息,轻易不露面。若非今日孙权再三相请,他还在帐中榻上“养病”呢。

而坐在他下首不远处的鲁肃,也是欲言又止。当前的形势再明显不过,鲁肃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任何能扭转战局的办法,可就这样认输他又觉得很不甘心,毕竟孙权对他颇为信重,能遇到这样的主公,才有机会施展胸中才华。然而孙权在于荆州军作战中屡出昏招,使得如今江东军精锐尽丧,大局已无可扭转。

座中诸人心思各异,又怎能商议出什么办法?最终孙权决定以周瑜领水军继续守卫牛渚,不使荆州军从大江顺流而下,而自己领步骑五千赶赴丹徙,先将广陵兵击退,然后再作打算。

此事议定之后,众人纷纷散去,周瑜出帐之后本要直接回水寨战船,却被鲁肃一把拉住。

“子敬……”周瑜吸了口寒冷的空气,抬眼看看天色,转头对鲁肃说道:“可知为何讨虏将军要将水军留在此地,而不是随其一同前往丹徙?”

鲁肃如何不知孙权对于周瑜的猜忌防备之心,只是他能对此说些什么呢?缓缓摇了摇头,鲁肃一边与周瑜并肩前行,一边说道:“公瑾有何打算?”

在老友面前,周瑜是不用伪装自己的心情的,他苦笑着说道:“事到如今,还能有什么打算?无非是尽力而为罢了。”

鲁肃目光一凝,仿佛不认识周瑜似的,侧头打量着周瑜。

“子敬有什么话就说罢!你我二人难道还有什么可以隐瞒的吗?”周瑜被他这目光看的有些不自在,俊朗的脸庞上带了几分尴尬。

“昔日公瑾曾对肃说过生平之志,此时想来,言犹在耳,公瑾自己却早已忘怀了吗?”鲁肃神色郑重的对周瑜说道。

周瑜停下脚步,眉宇间闪过一丝无奈,他何尝需要鲁肃提醒自己?当初追随孙策之时,他便曾对鲁肃说过:“为汉家除残去秽”之语,可以说这是他的志向,也是他一直努力在追求的目标。在这一点上,周瑜和鲁肃是不一样的。现在鲁肃提起这个,反倒让周瑜有些不解。在给孙权引荐了鲁肃之后,周瑜也曾听过鲁肃对孙权所说的那番“榻上策”,很显然鲁肃是在为孙权自立称帝而谋划,可周瑜却并不认同这一点。

毕竟周瑜的出身与鲁肃不同,周家乃是庐江世家,家族中多有出仕为官者,可谓世受皇恩,而鲁肃出身于大地主,乃是当地豪强,对于汉室自然没有多少忠诚可言。虽然两人相交莫逆,但那是因为对彼此的才华互相欣赏,又加上意气相投才没有受出身不同影响。

“如今江东已不可保,刘镇南据有江东之后,公瑾又当何去何从?”鲁肃见周瑜沉吟不语,便直接说道:“我辈遭逢乱世,当择明主而侍!公瑾既以天下为己任,何不……”

周瑜痛苦的闭上了双眼,他虽然知道很多人已在暗中和荆州军互通,但从未有人敢在他面前如此直言不讳,更何况鲁肃又是自己向孙权


状态提示:第233章 生平之志扫残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