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问鼎天下>第289章 宝剑出鞘锋芒露

随着一系列救灾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了八月中旬,因水灾而流离失所的灾民们,已基本上返回家园。精壮有的应募投军,不但自己能吃上饱饭,家中也能因此而受益。而退役的将士们则在杜袭的安排下,组成数个屯田营,开赴各地准备开荒屯田。在明年秋收之前,他们的生计自然也是由屯田营所负责的。

如此大的水灾并没有造成流民啸聚,固然有救灾措施得当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刘琮通过平江东、灭张津已经在荆州百姓心目中,竖立起了极高的声望。不夸张的说,许多百姓在水灾之前对刘琮敬畏有加,但水灾之后,则奉若神明。

毕竟这年头谁给饭吃,谁就是头顶上的那片天。当然做为普通百姓,他们才不管这些吃到嘴里的饭是刘琮从哪儿搞来的。

荆州遭受水患,江东也好不到哪儿去,不过张昭等人显然也明白流民的可怕,在刘琮还未下达赈灾的命令之前,就主动开始了救灾的各项事宜。江东世家大族也因此而收揽了不少流民充为佃户,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保持了江东地区的安宁稳定。

对于他们暗地里的这些小动作,刘琮并没有因此大发雷霆严厉斥责,只是通过调高江东地区的赋税来加以惩戒。不过刘琮也清楚,多出来的赋税未必就能收的上来,但他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收不上来那就是你们这些官吏不尽职尽责,一次可以两次三次呢?是不是要换人了?至于换谁你们固然可以举荐,我不同意,我也有心仪的人选,该用谁呢?

这不是阴谋是阳谋,刘琮做为人主,必须用这样堂堂正正的手段,否则就落了下乘。

虽然刘琮很清楚,要争夺天下必须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但对于这些世家大族却不能太过软弱。该打击的时候一定要严厉打击,该安抚的时候,他自然也会好言抚慰,甚至采取适当的妥协。只要这种斗争和妥协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集权!

世家大族要生存要发展,必然会染指权利以确保家族的生存传承,有些权利刘琮乐于分享,甚至不吝给予。比如治理地方,比如教化人心。但有些权利刘琮必须紧紧的抓在手里。比如军权、比如刑法、比如财政。其实教化人心这一点上刘琮也没有完全放弃,只是目前表现的比较隐蔽而已。

赈济灾民、灾后重建等具体事务自然有各级官署主持,军中退役和募兵之事,也在徐庶的主持下,由各部宣政郎负责,进行的有条不紊。对于各部将领来说,这也是件好事。

虽然历经数次大战,荆州军中的老卒大都经验丰富,但那些三十多四十的人,在体力上始终无法和二十出头的棒小伙相比。再加上退役令发出之后,许多带伤的老卒,都立即萌发了退役的念头。几乎一窝蜂地跑去向宣政郎们要求退役。在军中混了几年还未曾弄到个一官半职的,肯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眼瞅着升官无望,那就当个普通百姓吧,或者去屯田营种地,听说也是条不错的出路。总比这刀头舔血的日子,踏实许多。

还有人听说凡是屯田营中的将士,只要未曾婚配,都会由当地官府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到时候老婆孩子有了,种田吃饭有什么不好?

而各部将领也多亲自挑选应募入伍的士卒,这些精壮的加入使得他们很是高兴。谁不愿意自己率领的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精锐军队呢?所以这几乎成了他们的保留传统,每年募兵之时,不管再忙都会去亲自挑选。这其中不乏有后来成为将军的人物,当然他们刚进军营的时候,都还是愣头青呢。

八月下旬的一天,刘琮终于等到了从巴东郡返回襄阳的诸葛亮。

说终于,是因为一个月之前诸葛亮就曾写信,表示要回荆州,不过很显然之后因事耽搁,直到现在才回到襄阳。

与去年相比,诸葛亮此时宛如一柄出鞘的宝剑,光彩夺目,锋芒毕露。即便在刘琮面前,他也没有刻意掩饰。益州之行,对于诸葛亮而言,远非证明自己的能力那么简单。其实按照诸葛亮的想法,此次出兵益州助刘璋平叛,并未曾达到他预期的效果。可谁会想到野心家赵韪同学那么不经打呢?

不过这一年带兵的过程,还是让诸葛亮受益良多,在益州平叛的时候也并非全无所获。至少他对于益州内部的情形,已经掌握了许多以前绝不会掌握的情况。而这些情报和资料,在将来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么说,益州目前最大的问题,仍然在内部?”听完诸葛亮的分析之后,刘琮略有些意外的问道。在他想来如今益州内乱已平,接下来应当面对汉中张鲁的威胁才对。

诸葛亮颔首道:“此次赵韪叛乱虽已平定,但蜀中人心未附,且因战乱之故,对东州兵怨尤更甚。赵韪虽死,大姓尤存,刘璋即无力约束东州兵,又不能收大族之心。内乱早晚还会再起!”

对于他这个判断,刘琮并未表态,蹙眉思忖片刻,记忆中的历史上,似乎在刘备入川之前,益州大的内乱也就是这一次了吧?不过眼下却也不好说,自己这个变数,肯定会对很多方面造成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产生怎样的变化,刘琮现在一时也摸不准。

“并西川之事,目前看来急不如缓。”刘琮收回思绪,望向诸葛亮说道:“去岁征伐江东,今年平定交州。即便以荆州的家底,如今也有些捉襟见肘了。加之水灾过后,处


状态提示:第289章 宝剑出鞘锋芒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