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穿越之民国崛起>374.第374章 小胜

“轰……”

“不要恋战了,二营掩护,一营断后,迅速撤离这里,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随着日军机场里最后一架日军战机被炸毁,欧阳天空果断的下令了撤退命令,只留下日军机场满地的狼藉和日军愤怒的吼叫。

不是欧阳不想在炸掉这些日军战机后,再消灭机场内的日军守军,主要是这处日军机场内总共有日军两个大队近两千余人的作战部队,再加上日军的地勤人员,总人员已经快接近三千了。

而欧阳的116团手中也不过才3000人,之前国防军偷袭日军机场,完成都是在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提前经过精心的谋划,趁着日军最疲惫的时候,才算偷袭成功。

并且随着他们偷袭的时间增长,日军已经从最起初的慌忙当中冷静下来,开始对国防军组织起有威胁的反扑了,而且这也让116团在日军疯狂的反扑当中,损失不小。

这个时候如果欧阳天空中完成炸毁所有日军战机的任务后,还执意消灭这处日军机场内所有的日军的话,这对于此时没有多少重武器携带在身边的116团来说,是无比艰难的。

先不说欧阳天空有没有把握自己的116团完全干掉日军机场内那两个大队的守军,就算最后真正胜利的是欧阳天空这边,那最后欧阳天空这个团恐怕也剩不下多少人。

这样的结果欧阳是绝对不是接受的,他的任务就是摧毁日军的机场,此时他已经在在付出最小的伤亡下非常好的完成这项任务,所以欧阳没有恋战,果断的下达撤退命令。

看到国防军在炸毁日军机场上所有的战机后,再迅速撤离遁入茫茫的热带丛林,日军机场内剩余的日军望着逐渐消失在丛林内的国防军身影,一个个全都恨得牙痒痒!

但是此时的日军却没有人敢主动追击出去,本来日军机场内的部队就只有两个大队,本就就人数与国防军有一定的距离,再说国防军的撤离明显很从容,说明国防军的撤退是很有计划的。

这时候一旦日军派部队追击下去,进入茫茫的热带丛林,万一被国防军给包围了,那他们也就唯有被消灭的命运了,所以此时日军只能看着从容撤离的国防军,恨得咬牙切齿,却又对国防军无可奈何。

这一仗国防军可以说是小胜,真正意义上的胜利,欧阳天空率领116团在付出伤亡400余人的代价,彻底的摧毁日军这处机场。

除了炸毁了机场内37架战机之外,欧阳天空在进攻日军机场时专门将日军的飞行员和空勤人员当中首要打击目标,使得这一战后,日军这次机场内的几十名飞行员和数百米空勤人员损失大半,另外还有600余名日军守军的伤亡。

随着欧阳天空的偷袭日军机场取得成功,正在101高地处与畑俊六的第45旅团进行残酷搏杀的保留韩风一营在内的所有国防军将士都将不再担心日军来自空中的轰炸了。

当欧阳天空将这一好消息报告给正在101阵地指挥作战的二师参谋长田容时,这位参谋长兴奋的一个劲说好。

更重要的是没有了日军来自空中的威胁,田容就可以动用国防军一直以来没有敢动用的杀手锏武器重炮部队和坦克部队,那时候国防军才会让日军见识一下什么才叫真正的坦克,坦克在战争当中是如何使用的!

这时候日军使得的“九七式”坦克在国防军眼里简直就是玩具,在性能方面和此时国防军的主力坦克“虎式”坦克完全就没法比,‘虎式’不管是从装甲厚度,行驶速度,火力等方面都完虐日军的‘九七式’。

而日本人此时对坦克在战争中的正确使用方法还不太了解,之前日军一直都将坦克作为掩护步兵攻坚时的掩护物,为步兵提供掩护,算是移动的堡垒。

直到德国闪击波兰的那一场仗当中,德国将军古德里安发动著名的‘闪电战’,指挥德国的装甲集群,利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占领波兰全线,让世人第一次见识到了原来坦克在战争当中还可以这样使用。

随后古德里安更是指挥德国的装甲集群,在德国进攻法国的时候一路突进,在一个月内令法国战败,到了古德里安将英法联军一路围堵到法国的敦刻尔克时,就连德国首领希特勒自己都吃惊于‘闪电战’的速度。

正是德国人在二战开始之后,古德里安将军赋予了装甲部队新的作战模式,数次战争的胜利让世人见识到了古德里安的这种利用装甲集群发动快速闪电战的作战模式的威力。

当世人都在学习仿照德国人的这种新的装甲部队作战模式时,只不过也唯有古德里安自己才清楚,他并不是这一新装甲作战模式的开创者。

因为他在华夏与国防军装甲部队进行军事交流的时候,已经见识到了国防军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在训练这种新的装甲作战形式了,正是在华夏的那段学习时间让古德里安的装甲作战理论更加完善。

严格来说,古德里安只能算是第一个将这种利用装甲集群发动闪电战的作战模式用于实战中的人,而且实战证明这种新型装甲集群作战模式是非常强大,有效的。

从那时候开始,日本人也开始注意到了这种新的装甲集群作战模式,以及坦克这种武器在战争当中强大的杀伤力,为此日本人还专门派遣军官到德国担任军事观察员,为的就是观摩德国人在如何在战争中使用装甲兵。

但是日本人要想做到古德里安那样利用装甲集群在战争当中


状态提示:374.第374章 小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