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穿越之民国崛起>380.第380章 装备的差距

(感谢书友丶仅有的安逸的打赏支持!)

并且随着华夏和日本两国正式宣战,此时日本特工在华夏的特工极力隐藏自己,哪怕是柳书惠在中日开战之后,发动了一场针对日潜伏在华特工的大搜捕行动,抓获数百名日本潜伏的在华特工,但是依然有大量潜伏在华夏的日本特工没有被发现。

在之前华夏和日本情报机构都各自抓捕了不少对方的特工、甚至有不少都是高级特工,这些特工一旦被抓捕后,命运都是很悲惨的。

首先自己国家这边是不会承认你是政府派出的特工,这些被抓捕的特工还要遭受来自敌人的严刑拷打,敌人会从他们口中尽可能多的挖出他们想要的情报。

而华夏和日本在这几年之间已经秘密多次交换双方被抓捕的高级特工人员,当然也仅仅局限于这些高级特工,因为这些高级特工才是最有价值的,中日双方都不允许这样的高级特工落入敌手,要不杀死,要不救出,而互相交换被俘高级特工也成了双方的默契。

此时日本的‘梅’机关成为日本在华夏的最大特工组织,让华夏国情局头疼不已,而日本本土上的“梅”机关以及日军情报科这边,也每天都在找出华夏潜伏在日本大批的“灵狐”成员而头疼。

所以因为日本‘梅’机关在华情报搜集能力的强大,在畑俊六与国防军开战裕仁天皇很重视,土肥原贤二马上就让潜伏在华夏国防军内部的日本特工探查到国防军在菲律宾的行动计划。

虽然最终因为国防军登陆菲律宾作战计划只有国防军几个高层知道,日军特工很难搜集到这个情报,不过日本特工还是从其他渠道找到了这次华夏派往菲律宾的国防军部队番号,指挥官,以及部队的大体情况。

于是畑俊六在最后关头弄明白了和他交手的是国防军南方军区第6集团军乙种军第15军的二师,师长王越,第二师下辖三旅九团,人数大约在三万一千余人,武器配置都是国防军乙种师的配置。

通过‘梅’机关发给他的这些情报,这使得畑俊六对自己的敌人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畑俊六对于国防军的军队编制,部队武器配属等方面都非常了解,实际上是每个日军高级将领都了解。

此时畑俊六已经收到日本‘梅’机关发来的情报,探明了这次在吕宋岛北部登陆的国防军其实只有一个师的部队,这个情报对畑俊六来说真可谓是雪中送炭啊!这让他有了底气执行自己的最后一拼计划。

这个时候畑俊六虽然已经连续和国防军交战了六七个小时,但是日军第45旅团的伤亡并不是很大,远没有国防军二旅的伤亡大,这主要是日军之前掌握有空中优势,使得国防军的坦克和重炮都无法出动,而日军的炮兵却可以肆意炮击国防军的阵地。

所以在之前一连串的进攻当中,属于进攻方的日军也不过伤亡了近2000余人,防守一方的国防军二旅却整整伤亡了近三分之一2500余人,也难怪二旅长王虎会脸色不好了。

这个时候畑俊六手中除了第45旅团这支精锐日军之外,还有刚刚赶来的中岛联队,此时畑俊六的能战之兵也依然高达近一万五千人,而且还有20余辆坦克,十几门重型火炮作为重火力支援。

你还真以为畑俊六是傻子啊,他在看到国防军的重炮部队一直没有出现,这个老鬼子就知道国防军可能会有后招,所以他也没有将自己所以的火力全部暴露出来。

日本的炮兵阵地上也不过才有半个炮兵联队而已,其余的日军重炮都被畑俊六这个老鬼子安排在另一处阵地上。

所以就在国防军反击开始利用火箭炮摧毁了日本暴露的那半个炮兵阵地后,也很快遭到了另一处日军炮兵阵地的打击,随后双方炮兵更是直接开始了炮战,不过因为大炮数量占据劣势,所以日军在炮战当中处于劣势。

这个时候畑俊六得到详细的情报,知道对面等来的国防军是第15军二师的部队,随后畑俊六很快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了有关王越这个二师部队的详细情报。

畑俊六发现王越的二师部队的总人数不过才3万人,没有装备装甲部队,只有一个重炮团,外加一个火箭炮营,这绝对是一支最常规编制的国防军陆军乙种师。

不过即便如此,畑俊六也让二师的九个常规步兵团装备给惊住了,二师为常规步兵师,该师除了师属警备营装备有两辆重型装甲车之外,还有一个师属重炮团和师属火箭炮营作为全师的重火力支援单位,这样的重火力支援单位让畑俊六眼红。

而且整个二师九个团,每个团都装备了十辆左右的东风牌军卡(其中有一辆左右的检修车)、两辆担任指挥车的轻型装甲车、二十辆左右的轻重两型装甲车、十辆左右的后勤辎重车(包括弹药补给车和油罐车)。另外还有十辆左右的两轮和三轮摩托、五辆左右的越野车——这是给侦察排用的。

其实畑俊六手下的第45旅团的装备要比王越的二师还要好不少,畑俊六之所以吃惊于王越二师的装备,是因为王越的二师毕竟只是国防军最普通、最多的乙种师。

从王越师的装备上,畑俊六就知道了国防军所以乙种师的装备差不多都这样,那么可以相信国防军为数不多的几支甲种军的装备又该是怎样的呢?

畑俊六手中的日军第45旅团装备确实比王越的二师要好不少,但是那是因为畑俊六手中的第45旅


状态提示:380.第380章 装备的差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