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穿越之民国崛起>582.第582章 第聂伯水电站
们将会利用这座大坝来伤害我们苏维埃的人民。”

“我们可以挡住他们,我们有地下工事、我们有碉堡,我们还有重机枪和火炮,实在不行,我们就战死在这里!”一位年轻的大坝管理员激动的眼泪直掉。

为了建设这座大坝他的父亲就累到在了工地上,一路咳血被送到了医院,最终还是没有活下来。

“伊万诺夫同志,不要说这种话,前线的苏维埃战士们不仅仅有机枪和重炮,他们甚至有坦克和战斗机!”科维奇大声呵斥道:“如果连他们都挡不住德国人,你认为我们能挡住吗?”

“我……”这名叫伊万诺夫的苏联人一咬牙,擦着眼泪转身向着通道外跑去。

“科维奇同志,原谅这位可怜的孩子吧……”伊万维耶夫生怕科维奇被激怒了,轻声道:“这孩子的父亲,就是为了建设大坝累死在工地上的。

我们委员会为了照顾这孩子,于是把他调配到了大坝上工作,平时他很用心尽责,现在要炸开大坝,这孩子心理可是难受多了。”

“我知道,委屈他了。”科维奇紧紧的和伊万维耶夫握了一下手,道:“伊万维耶夫同志,请带我向伊万诺夫同志表示最深的敬意。也请您和伊万诺夫同志放心,我们的离开和毁坏仅仅是暂时的。

将来,我们苏维埃红军会打回来!到时候我们会修复大坝,它还是我们苏维埃的荣光!”科维奇诚恳的道:“我会把这里的情况汇报给最高委员会的加里宁同志,并恳请他在将来重建大坝的时候依然让你们来管理。”

“因为在我看来,没有人能比你们更适合管理这座大坝了。这是你们的心血,也是整个苏维埃所有人的心血,他是你们的骄傲也是我们苏维埃的骄傲。”

无论话说到什么程度,这大坝是炸定了,苏维埃最高委员会、最高军事委员会都已经同意了这份提案,这是目前唯一能够暂时阻止德军前进的方式。

只要能够支撑到冬天,那么苏联的寒冬会把德国人砸的头破血流,曾经的不可一世的欧洲战神拿破仑,就栽倒在了俄国的冰天雪地里。

相信,德国人也不会例外,冬天的苏联,哪怕是苏联人自己都很头疼。漫天的大雪导致机械几乎无法发动,道路不是堆满了积雪就是变得泥泞不堪,相信没有经历过这些的德国人,到时候会欲哭无泪。

“轰轰轰……哒哒哒……”在距离大坝约六公里外,一队苏军士兵正在用着简单的燃烧瓶和机枪试图阻止德军的坦克部队。

从某些层面上来说,他们成功了,道路上有四辆德军坦克被打的起火烧毁,但阻击的苏军部队一个营现在剩下不到三十人,他们还在做努力,唯一的希望就是为大坝争取时间。

“马上电告大坝管理委员会,请他们立即执行爆破任务,我们坚持不了多久了。”伊利亚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这是他第一次面对德军的坦克部队。

当自己真正面对上德军的时候,才会感觉到人在坦克这种钢铁怪物前是那样的无力和恐惧,尤其是在这些坦克将炮弹砸进阵地的时候,那种无力感几乎让整个连队崩溃。

“发完电报以后,直接烧掉密码不要保留”伊利亚一咬牙,道:“今天,就是我们为了苏维埃、为了战士的荣光而奉献生命的时候了。

同志们,一会儿随我冲锋。今天,我们必须要将德国人挡在这里,为了苏维埃,乌拉!”

或许知道,自己无法活着回去了,这剩余的三十余人苏军士兵只能是低声吼了一下,然后等待着密码被毁掉后发动对德国人的进攻。

“这些苏联人很难对付啊!他们竟然知道用燃烧弹来对于坦克,这有些麻烦。”沃尔夫冈放下了望远镜,叹气道:“让炮兵把它们清理一遍,然后我们尽快的赶往大坝,我不希望我出现的时候大坝有任何的毁坏。”

“是。”

“来不及了,告诉方面军指挥部,根据最高军事委员会的爆破、建筑专家们估算,我们现在至少需要二十吨的炸药才能够达到效果。”科维奇很快的便接到了电报。

他知道,步兵在德军坦克面前根就抵挡不了多久,就说道:“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运来,用卡车拉到这里我们直接引爆!”科维奇大声道:“越快越好,越快越好!!”

科维奇的要求被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了莫斯科和苏红军方面军司令部,而在不过十余分钟之后莫斯科方面就飞来了两架最新式的“tb-3”重型轰炸机。

飞机刚刚降落在方面军的机场上,便有人开来卡车并将飞机上装载的成箱成箱的炸药向车里搬运。

tb-3重型轰炸机是苏联在1930年开始研制的重型轰炸机,这款重型轰炸机有着优秀的空载能力,但同时它的缺点也很明显。

航行速度慢、装甲不厚、发动机散热器容易出现泄漏问题等等,但这是苏联的第一款自行研发的重型轰炸机,同时也是目前苏联装备最多的重型轰炸机。

从1934年苏联开始组建远程航空兵军开始,到1937年苏军已拥有400架tb-3,即使苏联内部分裂导致内战,这款轰炸机依然没有被停止生产。

到了1938年5月苏联人已建立两个特种使命航空兵集团军,每个集团军中编有2个重型轰炸航空兵旅,每旅有tb-3飞机120-150架。

这让苏联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重型轰炸机部队,当然,随后他们的这个“规模最大”便被德国人打破了。

状态提示:582.第582章 第聂伯水电站--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