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
进入长安城后,顾同下达的第一道号令就是向天下宣布赵扩遇害一事,并且邀令行省总督乃至京城之内大小官员,悉数为赵扩奔丧。
为了办好赵扩的丧礼,同时也堵住天下万民之口,长安城内,甚至是举城披麻戴孝,加上下了一层薄雪,倒也让城池显得十分的肃穆。
大行皇帝下葬期间,一切酒宴、娱乐,全部取消,就连红红火火的青楼,这个时候也不敢张灯结彩、笙歌艳舞了,朝廷下了禁令,大小官员在皇帝丧期不准进入青楼寻欢。
当然,也有不信邪的官员想要私下里去找青楼的老相好,但是不等他宽衣解带,凶神恶煞的锦衣卫就立即将人带走,经过这样的一番闹腾之后,有了三五个前车之鉴,之后也就没有敢触碰这条禁令。
不过从此之后,锦衣卫的‘恶名’算是在朝廷文武百官之中有了一个映象,甚至有人为此编造出来了一些歌谣,言说什么‘宁进阎王殿,莫入锦衣卫’、‘惹得小鬼,不欺锦衣’`````
对于坊间的传闻,顾同只是一笑以应之,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祭出锦衣卫这方宝剑,除了震慑朝廷百官,办好赵扩的丧礼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要让所有人做好心理准备。
所谓一张一弛,才是圣道。有了锦衣卫在前面重重撞撞,必然会极大的减少建立新国的阻碍。
跟在顾同身后,一样一身常服的沈复,却是害怕锦衣卫这些天来的作为惹得顾同不开心,是以陪着顾同一面视察坊间百姓对于赵扩遇刺一事的说法,他一面战战兢兢的陪笑道:“主公,你可别听外人乱说,我们锦衣卫的人虽然拿了人,可是最后都是交给了刑部衙门处置,中间我们是什么也不沾,锦衣卫那里敢和阎王殿比啊?”
对于沈复的担心,顾同自然清楚,不过沈复能够在此时意识到锦衣卫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一点上,让他觉得很欣慰。固然锦衣卫的运作仿效了大明锦衣卫的一些规程,但是顾同不希望自己的锦衣卫也变成了一个‘谈虎色变’的特务机关,在他看来,锦衣卫除了但当保护朝廷要员的职责之外,最重要的一层职能就是探查情报。
也就是说他的锦衣卫,只能是情报机关,而绝不能是一个掌握生杀大权的特务机关!
顾同寻思着有些话对沈复还是说开的好,如此,对于沈复本人以及锦衣卫将来的命运,都会十分有好处。
“沈复,你也不是跟随我一日两日了,我的脾气,你自然也清楚,我不是那种听风就是雨的人,我有我自己的判断,锦衣卫做的到底如何,我还是看得清楚的。”顾同一边走,一边说道:“总体说来,锦衣卫是做的很好,不管是在情报传送上还是在平定李遵顼等逆徒,锦衣卫做得让我很满意。你能够意识到束缚自己手下人,让他们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一点上,我也十分欣慰。锦衣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会作为我手中的一把利剑,但是我不希望这把剑不听指挥,伤及无辜。这把剑,不仅要听话,还要知道分寸,有些事情如果犯了,我想你肯定明白,我是绝对不会留情面的,甚至当有一天我觉得锦衣卫超出了我自己的控制的话,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将这把剑销毁。”
顾同的语气十分平和,就像是拉家常一样和沈复闲聊着,但是顾同越是随和,沈复就越不敢大意,他明白,这种看似谈心一样的聊天方式,其实就是顾同在给自己道出底线。
正月里的时节,十分寒冷,不过沈复却觉得自己像是在火架上再被烘烤一样,一身的汗水,止不住的就往下流淌。
一心忐忑的沈复,一面回忆着锦衣卫中的大小事情,看看有没有什么触碰到了顾同划出来的底线,他一面向顾同诚心表态道:“主公,锦衣卫就是你手中的利剑,你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会做什么,我代表锦衣卫大小将士,向主公保证,绝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绝对不会超出我们的职责,做不该做的事情!”
顾同点了点头,但是他心目中的锦衣卫,还不应该只是一把听话的宝剑,毕竟他之后还会有新的皇帝,他可以保证自己不犯错误,不让锦衣卫成为世间的魔物,但是他不能保证自己的后辈子孙都能像自己一样。所以顾同沉吟道:“锦衣卫,不是要以我的意志为全部,而是要以天下、以社稷、以百姓的利益为最高的准则,要以朝廷的法度作为自身行为处事的依据,将来哪怕是我做了皇帝,要让你沈复、要让锦衣卫做对不起百姓的事情,我也希望你和锦衣卫的将士们都能勇敢的站出来,指出我的过错!”
以天下、以社稷、以百姓利益为最高准则,以朝廷法度作为行为依据`````
沈复在心中不断回味着顾同的话语,越想,心中越加觉得震撼。他此时才真真切切的意识到,顾同不是为了一家一姓的福祉在努力,而是为了天下百姓在奋斗。
上报天下、下报黎民,诸如此类好听的话语,沈复之前听过很多,但是向顾同这样,即使登临帝位,却依旧能够跑开自身的利益,站在天下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沈复觉得顾同绝对称得上世间第一人。
“或许,这就是他为什么要登临帝位,我却始终站在这个位置的原因了吧!”
站在长安城中最为繁华的大唐酒庄门前,也就是昔日沈复和顾同初次见面的酒楼,沈复心中感慨无限。
顾同也十分的感慨,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