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顾同开始下令疏通大运河,并且开凿济州、会通、通惠河,将昔日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从洛阳北迁到燕京的时候,朝堂之上,但凡是嗅觉敏锐的文武大臣们都从这道旨意之中琢磨出了几分其他意味。
“皇帝要迁都,建元三年不会有战事。”
燕京地位越来越重,并且工部不断派遣能工巧匠前往,加之大运河修建起来之后,燕京势必成为北方第一大城,甚至将取代长安城的地位,尽管顾同没有流露出迁都的意思,可是最善于揣摩君上心思的臣子们,又怎么能感受不到这迁都前夕的准备呢。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臣子们都聪明的选择了闭口不言,一来这只是他们各自心中的揣摩,顾同并未言明,要是贸然进言,怕是会惹来顾同不开心,二来燕京位置,较之长安城确实更宜作为帝都,尤其是几年时间之中,海贸越来越成为帝国赋税收入的重点的时候,选择一处有出海口的城市作为都城,无疑是适合帝国未来发展的。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在西域未平,漠北不靖,吐蕃未服的情形下,迁都燕京,势必会造成关中空虚,届时一旦蒙古骑兵南下,帝国西北疆域必定会陷入水火之中。就在群臣们议论纷纷,私下里揣测不已的时候,顾同颁下诏书,言说建元三年四月十五日,将要于凉州城同吐蕃高僧萨迦班智达会晤,商议解决吐蕃事宜,诏令一下,朝堂之上,立刻一片哗然。
“不可不可,陛下怎能以万乘之躯冒险西行,且不说吐蕃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表态,恐怕蒙古铁木真也不会坐视凉州会盟成功,到时,铁木真一定会派人阻拦,陛下,您的安危要紧,臣以为当遣秦国公或者魏国公这些重臣前往,如此,既能表明陛下重视吐蕃之心,又能确保圣体安康。”大朝会上,御史中丞孙即康第一个站出来明确反对顾同前往凉州。
孙即康之后,以吏部尚书赵枢为首的礼部、户部、刑部、工部五位尚书,悉数上奏反对顾同西行,五部尚书之后,御史、国子监、大理寺、都察院等文官顷刻之间都上书反对,除了陈季常、罗通、何方、张复亨四位议政大臣,还有兵部尚书符虎,兵部侍郎、锦衣卫指挥使沈复还有哲别、毕再遇等武将,朝堂上,竟然多数都站在了顾同的对立面。
看着自立国之后从来没有过的这一幕,瞬间,顾同都觉得有些嗔目结舌了,不过看到群臣都是出于担心自己的安危,是以面对如此强烈的反对之音,顾同只是淡然的一笑,然后,他坚定的对着众人说道:“众位卿家,朕知道你们都是在担心朕的安危,但是请你们放心,这个世间,能够让朕陷于危难的事情还真的很少,再者,凉州城有西北军十数万将士,除非铁木真要放弃西征的打算,不然谁也破坏不了凉州之盟。”
顾同的话虽然没有说的决然、断然,不过言语之中的那份不容置疑还是让赵枢等人听出了他的决心。赵枢是在张万公告老之后接任的吏部尚书,作为天下文官之首,赵枢知道自己是时候表出一个态度了,不然僵持下去,恐怕顾同真的会发飙,想到这里,赵枢在心中稍微一沉思,就出列上奏道:“陛下意欲远赴凉州,会盟吐蕃高僧,以彰显朝廷对吐蕃之重视,臣等自然不能拖了陛下的后腿,只是为陛下安危考虑,请陛下征调神机营、神武军随驾左右,如此,臣等也能放心,吐蕃贵族也能知道我朝军队之厉害。”
不得不说赵枢言辞之厉害,巧妙之间,不仅为顾同堵住了群臣的嘴,同时也让顾同不得不答应率领神机营、神武军随行,尽管顾同觉得没有必要,可是在看到要是不答应赵枢的请求的话,那么自己想要远赴凉州就决计会不可能。无奈之下,顾同只得点头同意。
看到顾同不情不愿的同意会带神机营、神武军两大战力随行,群臣这才满意的站了回去,虽然没能成功的阻止顾同远赴凉州的计划,但是能够看到从来都一言九鼎的顾同做出让步,群臣都觉得这是自己的一次小小胜利,当然,像这样的‘争嘴’,也是为臣之道,只有偶尔顶一顶君上,这才能凸显出臣子的重要性。
朝堂上通过了西行凉州会盟萨迦班智达的决议之后,顾同一面让陈季常准备随行军队以及粮草事宜,一面命令沈复派遣锦衣卫先行一步到凉州城打好前站,同时又让陈平率领西北军出凉州向西攻打攻打与西辽接壤的几个小城邦,如此,也好震慑震慑铁木真,让他没有机会来捣乱这场事关吐蕃未来以及将来天下局势的会晤。
军队调动、粮草运输、情报刺探,这一切一切都有朝廷的文武大臣们负责,顾同自然不用亲力亲为,不过回到宫中之后,顾同却又为带那些人去凉州为难了起来,之前顾同本想全家人一起西行凉州,一路沿泾水而行,翻越六盘山,入河西走廊,最后抵达凉州,可是最后一想柳师师、晴儿两个人还有文昭、文秀两个小家伙明显不适合长途跋涉,是以在和芸娘商议了一番之后,最终顾同决定,留下顾长生监国摄政,宫里面留下王蓉、柳师师、晴儿还有文昭、文秀两个孩子,其余众人,全部随行。
得知自己又不能出去,还要留下处理繁杂的政务,长生的小脸蛋一直掉了好几天,直到顾同临行的前一天,答应在从凉州回来之后,要给顾长生放一个长假的时候,这小家伙才屁颠屁颠的乐呵着笑了出来。其实看着长生那双渴望远行的目光,顾同的内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