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位面穿越大师>第二十一章 三岔口

潜艇战其实有点像京剧三岔口,双方在一片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互相搜索、战斗。在这里,视力和雷达这些武器装备的“眼睛”已经完全失去了作用,战斗的双方只能通过声呐来探听四周。如果自己不小心发出一点点噪音的话,就会受到狂风暴雨般的打击。

不过京剧三岔口中任堂惠和刘利华最终还是消除了误会,而我和对方却必定是不死不休的结局。

对方的船只数量众多,火力凶猛。而我却比他们更早的发现敌情,更早发现对方就意味着能够更加从容的制定战术,设下埋伏。但是对方数量强势,情况不明,正面上他不在考虑的范畴内。而且我本来的战术目标就是突破海雾的反潜网,在这里就开无双会加快我的暴露。目标的水声信号明显,显然是在赶路。想必对方应该是打算奔向一处潜伏阵地,制作陷阱。只不过它的运气不是很好,在航线上就被我侦听到了声音信号。

从它的航向来看,这里应该是反潜网最薄弱的一块。而且按照海雾们的平均航速,我应该是在这个网络的边缘,对方潜艇更应该是补防的作用。如果我此时向北航行的话要不了多久就会碰到以大型水面舰艇为主的反潜特混编队,胜算几乎没有。现在我只能向西航行,突破这艘潜艇的封锁,然后在转向南方向南亚挺进。南亚众多的岛屿和复杂的水域会成为我天然的屏障,而且作为海上交通要道,无论是我要向印度洋进发还是向南海行驶都要方便很多。

那么下一步就要看那艘潜艇的行动了。按照它的航速很快就应该到达它的伏击阵位,如果我利用超空泡航行强行突破的话。除了造成大量的噪音暴露自己外还会在与它的航线交错时刚好处在它的鱼雷攻角范围内。虽说我有信心甩掉它们的鱼雷,但是必然会将所有的反潜编队吸引过来。我可是爆了一处基地才把这个反潜网撕开一个口子,贸然行动得不偿失。现在我要做的是仔细分析它的行动。敌不动我不动,千万不能敌一动我乱动。

对方的航速依然没有减慢,很快它的舰队就越过了我的航向延长线与它航线的交叉点。现在它的侧后舷和尾巴全都暴露在我的鱼雷发射管之下,我可是费了好大劲才阻止我自己把装订好射击诸元的鱼雷射出去。刚才要是射出去的话必然会有所斩获,但是马上就会遭到它的反击。行要三思,动要远虑,不能因为一时的战果诱惑就放弃整个战术安排。正在此时,ta分析出来大量的小型目标围绕这大型目标,数量差不多有70多个。它们就好像吸附在鲨鱼身上的鮣鱼一样把大型目标团团围住。各处的声呐都隐隐约约的听到了“咔嘞咔嘞”的机械噪音。

这种噪音我很熟悉,在给潜艇装载鱼雷的时候,夹着鱼雷的机械臂就是这种声音。大型目标在给对方的uuv上弹,这种可能性很高。那这么说,大型目标其实是类似补给船一般的存在。我将战术显示面板上大型目标的威胁值下调了一个等级,低于uuv的等级。那么对方的舰队构成应该比较明晰了,中型艇是主要目标,uuv次要目标,接受中型艇和大型艇的控制。大型艇类似补给船,威胁值低但是攻击价值高。

对手在距离我大约25000码也就是12多海里的地方开始减速,速度大约有20节。补给舰开始注水下沉,应该是在准备隐藏自己。两个中型目标开始一前一后航向170与舰队脱离。同时还有大约20艘uuv跟着一起脱离了。对方已经到达了伏击阵位。

但是此时我也没闲着,收回了细缆声呐重新释放了粗缆声呐。虽说灵敏度下降了些,但是我可以提高我的航速。此时我已经切过了它们的航线,无论是对方的哪个目标都基本是尾巴朝向我。提早侦听到对方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它们完全没有想到我早就像看胖次一般把它们所有的潜艇进行了一次ta运动分析,更想不到它们全部战术动作都被我一“听”无遗。通过跃变层机动,我始终保持处在它们的声呐盲区里。

位于1500米深度声管轴内的uuv开始低速航行,它已经没有必要再呆在那里了。声呐传感器捕捉到微弱的高频信号,对方应该是打开了主动声呐。但是扫描的方向完全不对,硬质不规则海底造成的混响将这些信号散射的到处都是。海雾就那么喜欢主动声呐吗,就连潜艇也这样。发出最后一个命令,我让uuv们全部潜到1500米,然后慢慢的穿过对方的搜索航线。声管轴的折射效应很难把位于其中的声波信号反射出来。相对于对方更加优势的航向角可以让它们安全的躲过搜索。

但是我没有让它们直接和我汇合,万一它们被发现了那么会直接把敌人引到我这里来。稍稍兜了个圈子,让它们待命。

剩下的就是给对方一个惊喜了。俗话说的好,贼不走空,就这么溜走可不是我的性格。也许我无法突破对方众多的uuv干掉威胁最大的中型目标,但是对方高价值的补给艇说不得今天就得留在这。而且我也要确定一下我的炼狱鱼雷到底对对方的防御有没有效果。

射击射击诸元都是设定好的,大型艇的位置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侵蚀弹头可以通过我的心智模型分身直接控制,但是炼狱鱼雷除了线导模式就只能靠它自己了。而且为了能够转移对方的目标,我必须先向航向350发射,然后在转向航向110。以营造出我是在北方向它们进行攻击的错觉。

使用战术越肩发射,艇体会帮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 三岔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