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国士>768.第768章 战果

当天傍晚,孙元开进了泰州城。

余祥和孙元新任命的泰州知州郝肖仁将孙元迎进了知州衙门。

部队还在外面打扫战场,俘虏的山东兵实在太多。那么多人满世界乱逃乱跑,说难听点,就算是一群猪,要将他们收拢到一起,赶进圈也需许多麻烦。

孙元是个精力旺盛之人,进城的第一件时就是询问地方民政相关事宜。

郝肖仁的政治才能确实让孙元刮目相看,他进泰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城中还没来得及离开的耆老、乡绅和大族的族长召集到一起,组织民夫恢复秩序,又贴了安民告示,安抚百姓。

所以,等到孙元回泰州的时候,城中的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这个好小人甚至还派人打扫了街道,为大军煮食了热腾腾的饭菜。

相比之下,小余在地方民政上就显得有些束手束脚,面对着千头万绪的地方事务,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只能任由郝肖仁放手做事。

十几个地方父老都已经坐在州衙公堂上,战战兢兢地迎接孙元,又将一份早已经草拟好的礼单送到孙元的手中。

孙元接过来一看,不外是某家支应多少粮草,某村某庄愿意出资多少两银子为扬州镇助饷云云……颇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味道。

看到众人畏惧的模样,孙元安慰了他们半天,阐明扬州镇军的政策。说扬州镇又不是强盗,各位父老乡亲大可放心。如今扬州府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战场,保境安民乃是孙某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怎么说,孙某也是本地人,自然容不得别家乱军过来祸害乡亲们。各位放心,我宁乡军既然进了泰州,就不会走了。

有宁乡军在泰州一天,绝不允许别家的军队过来滋扰百姓。

最后,孙元又说了最关键一点:从即日起,扬州镇将在泰州城中设置衙门,一切民政皆由郝知州全权负责,你们以后有什么事情就找他好了。还有,以后你们上缴给朝廷的夏秋两赋都交给郝知州,由他押解去南京完差。

说完这段话之后,孙元又问那十几个父老,这才知道,在听到高杰前锋部队即将进驻泰州之后,泰州的缙绅、大户都已经带着家人逃去了南京。如今,明王朝在泰州的基层统治阶级已经彻底空虚。

这样也好,正方便宁乡军来填补这个空虚。

打发掉那群人之后,孙元这才开始听郝肖仁的工作汇报。

这一听,心中一阵惊喜。泰州不愧是扬州府的粮食主产区。即便在青黄不接的五月,府库里的粮食、丝麻依旧堆积如山,足够军队受用一年。

泰州的土地肥沃,地里出产丰富,能够承载的人口量也大。

从郝肖仁递过来的户口黄册上看,泰州有户口八万,以每户六人计算,那就四十来。遇到战争期间,每户抽一丁,轻易就能得到八万人力。

坐在大堂里放眼望出去,整个泰州房屋整齐,城市规模颇大,孙元倒真有种裂土封侯的感觉。

如今的扬州镇总算有一块能够切实掌握到自己手中的地盘,不受朝廷的制约,境内一应资源都归孙元调配,这滋味真是不错啊!

听着郝肖任条理清晰地禀告相关事务,孙元这对猥琐的小胖子刮目相看。

小余虽然是自己一手培养的,可他以前一直呆在军中,日常处置的又是人事,对于地方民政一窍不通。而地方民政这种东西你首先应该具备的要素就是人情练达,熟悉城市农村的各个阶级的利益诉求,这些都需要时间累积。

郝肖仁在永城做了十多年主薄,早就炼成了人精。明朝政治的特点是皇权不下县,也就是说,朝廷的政令最多下达到县一级单位。再往下,就是地方乡绅自治,遇到实在处理不下来的事务,这才报到县上。

明朝的知县一级地方官都是科举出身的进士,这些人除非考进翰林院,在六部观政学习政治。否则,一般都会下放到地方做一任地方官,直接管理百姓。这些人读了一辈子书,不通地方事务,很多时间都是一个摆设。衙门里的工作,全靠以主薄为首的一群小吏维持。

因此,实际上,明朝这个庞大帝国的基础乃是地方缙绅的胥吏。

当年孙元读汉朝历史的人时候读到,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靠的是他当年在沛县的那群做小吏的老哥们。经过多年大战,得了天下,这些小吏们摇身一变成为大汉帝国的重臣。他心中还是奇怪,一群小吏能够有什么本事,竟然能够支撑起一个大帝国。

现在一想,其实,若论起熟悉地方民情,懂得政治是何物,这些胥吏们比朝中衮衮诸公却是要强上许多。

能够治好一个县城,治理一个国家也没有任何问题。特别是在组织结构简单,社会阶级扁平化的古代。

“做得不错。”孙元不禁朝郝小仁点了点头:“某以后会向朝廷上书,如果还有朝廷的话,保荐你出任泰州知州。”

说着话,他冷笑一声:“我知道,朝廷有个规矩,非进士不得为官。不过,某人现在是惟才是举,可不会听别人废话。”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郝肖仁喜极而泣,就要跪下去。

孙元:“无需如此,某看重的是你治理民政的手段和本事。将士们厮杀了一天,你马上下去安排酒食,犒赏有功将士。对了,新鲜的蔬菜得多准备些。”

天黑的时候,满城都是酒菜的香味和将士们的欢笑声。

战场还没有打扫完毕,刘春这一败丢下的溃军实在太


状态提示:768.第768章 战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