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彪很平常的看了看他,示意他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来,道:“你来的倒是不凑巧,如果留在非洲,说不定还能帮刘亚昭中将对付意军……嗯,意军已经进攻突尼斯队消息,你也该知道了。”
刘赓云上将显得不是很在意的此事,答道:“意军不过那般,刘中将足以应付他们,确实不需要我留下来帮他。”
宋彪点头赞同,道:“那倒也是,意大利人有点天然呆,什么都能干,就是不适合打仗,真是一个很特别的民族和国家,古罗马的荣光也算是一去不复返了。”
说到这里,他又同刘赓云上将补充道:“帝国已经决定对意大利宣战,你认为如何?”
这也在刘赓云的预料之中,毕竟帝国现在只缺一个参战的理由,哪怕这个理由缺乏说服力,只要能让帝国名正言顺的参战也就可以了。
话说回来,中德为此都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彼此也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地方。
打就打呗。
刘赓云上将只是同宋皇帝询问道:“大约什么时候正是宣战?”
宋彪答道:“今天即可,现在唯一的疑虑是西班牙的驻军能否挡住德国的进攻?”
刘赓云上将想了想,答道:“该做的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虽说很难挡住太久,三个月内的问题还是不太大的,如果能尽早消灭意大利的海军和空军,打通地中海通道,情况倒是会更好一点。 ”
宋彪思量片刻,道:“你尽量想办法撑个半年吧,半年后,战争就可以结束了。”
随即,他又继续强调道:“欧洲战场的总指挥权在你手里,你要多想点办法。”
刘赓云上将则道:“话是这么说而已,英法根本不受我的节制,而我在欧洲所能调动的部队也不足以同德国陆军在东线的兵力对峙,我以为不如让法国自由军同意军打下去,等意军进攻埃及,我们再宣战,乘机占领埃及,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掌握在手中。”
宋彪颔首同意,道:“你这样的想法也是更为合理的意见,我这边没有太多的意见,你尽快去和中央军部、内阁谈清楚自己的想法,在国防委员会内部拿出一个固定的意见出来。”
刘赓云上将点头,道:“是,臣这就去办理此事。”
宋彪想了想,颇有番歉意的感叹道:“本来是想让你在国内休息一段时间再回欧洲,现在看来是不能这么做了。”
刘赓云倒是不在意此事,道:“为国效力乃臣之本分,皇上不用介怀。”
宋彪微微颔首,示意刘赓云可以先去找总参谋部商议。
……此时在俄国的乌法城,帝国西北联军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全军总动员,为即将到来的全面军事进攻做最后的准备工作,赵庭柱和卫立煌麾下的5个主力集团军和3个预备集团军都已蓄势待发,只等中央一声令下,178万大军就将立刻从喀山、萨马拉和伏尔加格勒突破伏尔加河,向对面的德国西线部队发起全面攻势。
纳粹德国和波兰在伏尔加河西部、高加索地区驻扎的总兵力接近270万人,相对于西北联军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从装备上来说,双方也没有绝对的差距,唯一的差距在于空军和装备的质量上。
从哈萨克到喀山共和国,帝国部署了27个空军师,配备着最新的j-6喷气战斗机和j-4\5、g3系列战机的最新改进型号,帝国的自行导弹车和弹道导弹井也大量部署在战场后方。
在哈萨克、疆省和新西伯利亚地区,帝国还保留了2个主力集团军和3个新编集团军,在一个月内都将进入战场,配合主力发起决战。
帝国的优势在于德波联军分开部署,波兰部队主要集中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后方,而德军集中在前线,实际在第一[***]规模决战中,真正会与帝国西北联军决战的只是德国方面的127万军力编制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以及该集团军群周边的仆从国部队。
德国现役的总兵力是950万,而帝国现役总兵力是720万,德国在理论上已经达到了自己的兵力极限,再扩张下去,对德国社会的正常运转就会构成威胁,而帝国还能继续轻松扩张一倍,将极限兵力维持在1500万的规模。
当然,帝国也不可能这么做,因为暴兵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新部队和新兵的作战实力。
中央军部目前的计划也只是在年底之前将兵力增加到一千万的规模,这就是帝国预计的极限兵力规模,这将保证帝国将更多的军费用于采购更为先进的军事装备,对德国保证可观的军事装备差距。
战争这种东西,一旦开打,那一贯是有什么就用什么。
在刘赓云上将抵达燕京之时,确定意军已经进攻突尼斯后,西北联军的总司令赵庭柱和参谋长卫立煌两位上将才是真的兴奋不已呢。
两人整个晚上都在商量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兵力在表面上是不占优势的,但他们手里有足够多的导弹,造价不菲的导弹拥有无与伦比的战术价值,可以攻击敌后的一切重要军事单位,能否有效命中是一回事,搞到一个目标就是一个。
关键是空军占据绝对优势,德国的空军大部分都集中在西线同英军较量,而帝国空军虽然只有13部署在西北战场,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保持对德军的绝对优势。
这时的伏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