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核武皇帝>第347章 宣战之前(上)
们复兴古罗马帝国辉煌的第一步。

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先后发动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消灭迦太基国和腓尼基文明,建立了罗马帝国对整个地中海的霸权统治,开启了古罗马帝国的全胜时期。

并不是每一个意大利人都希望通过战争重建亚平宁半岛的旧曰辉煌,但至少意大利纳粹党和墨索里尼元首阁下是如此坚定的相信,只有像古罗马帝国那样通过战争重新建立在地中海的霸权,意大利才能迎来最为辉煌的新帝国时期。

所以,无论德国和波兰如何劝阻,墨索里尼元首还是义无反顾的以退出钢铁轴心为威胁,对突尼斯发起侵略战争。

此时的突尼斯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迦太基帝国,甚至连当地人也不再是腓尼基人,他们没有名将汉尼拔.巴卡,只有一个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指挥过军队正规作战的戴高乐统帅,而且是个法国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德国全面进攻法国而爆发,此时的纳粹阵营近乎拥有整个欧洲,甚至连长期同中华帝国保持特殊友好关系的西班牙、希腊、塞维利亚王国也只能勉强依靠中立立场保护自身,在纳粹德国的仆从国中,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也都派出更多的部队,而捷克、荷兰、法国、挪威、丹麦则提供工业支持。

客观来说,纳粹德国、奥地利、波兰、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都能算是非常标准的轴心国同盟,彼此都有非常强烈的清算目标,尤其是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三国,都已经在德国的支持下建立了纳粹**统治,并且以意大利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三国为首逐步扩大对南斯拉夫的入侵。

中华帝国、英法和南斯拉夫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特别是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主要扶持对象一直是希腊,土耳其则处于中立态势,但被德国拉拢的幅度更大。

英法不是不想和纳粹德国竞争盟友,而是确实有心无力,中华帝国则有其他的考量,并不热衷于在巴尔干地区扩大盟友范围。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中华帝国的整个外交政策依然和战前没有太大的变化,现阶段仍然是极力稳固在亚洲的势力范围,在非洲以埃塞俄比亚为主要盟国和战略支柱,在南美扶持巴西,在欧洲扶持西班牙、瑞典和法国,同美国保持密切的经济、文化、外交的长期合作关系,相互协调彼此的利益关系,但不结盟。

因为中华帝国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全面爆发的这个阶段,帝国还是继续采取既支持英法,又同时拆台的大政策,乘机削弱英法在亚洲和非洲殖民统治,以及英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势力都同时受到中德两国的削弱与冲击。

随着比利时被纳粹德国占领,帝国在非洲的战略已经有了新的调整,只等正式宣战,帝国就将乘机夺取刚果,扶持刚果读力的同时,将刚果纳入帝国势力范围,包括在埃及、苏丹、利比亚,帝国都有着更为长远的计划,一旦介入就不会从这些地区轻易的撤离,但从长期来看,帝国在非洲的重点战略扶持区域还是埃塞俄比亚,以及即将纳入帝国势力范围的埃及和利比亚,形成在东北非的中国势力范围,以此为基地,加上刚果等国,逐步扩大帝国对整个非洲的控制。

在中南美洲,帝国也是明确支持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的主权要求,支持苏里南、圭亚那、法属圭亚那等国的读力运动,威胁英法的世界殖民势力。

二战对帝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机遇,帝国是肯定要抓住的,首要目标是压制纳粹德国的扩张主义,遏制纳粹德国挑战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同时也要将英法的旧世界殖民体系打碎,使得英法永久丧失挑战帝国世界霸权的机会,即便中国目前和英法是同盟国关系。

当然,帝国也确实是有这个资本搞内讧。

大不了抢在德国出核武器之前打一场核战争嘛……

换而言之,哪个国家愿意跟着纳粹德国干,那就跟着干去吧,中华帝国是完全不在乎的,正好等着战后再和他们好好算帐,若是一路打过去,能捞就捞,不能捞就砸烂为止。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宋皇帝也不在乎德国能拉拢多少仆从国,就集中兵力盯着德国往死里打,打完德国再清算那些杂鱼,一个都不会放过的逐一清算。

从此以后立下字碑,反我中华者,决不姑息。

意大利现在是真心很猖獗,一边出兵进攻南斯拉夫,一边派遣主力登陆北非,这就要同法国正面争夺殖民地,自由法国如今就剩下这点殖民地能够勉强立足,自然也是要往死里同意大利硬磕。

刘赓云对此是有发言权的,他的意见是法国自由军虽然不算很有战斗力,打意大利还是有把握的,因为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那真是连埃塞俄比亚的土兵都不如。

所以,要宣战早宣战,别等意大利在突尼斯溃不成军的时候再宣战,那就不是什么好理由了。

为防万一,刘赓云已经急切的不作任何停留就以华皇密使的身份再飞回北非同戴高乐将军会晤,要求法国自由军别大规模的出兵同意大利死磕,先让意大利军打几场胜仗夺取一些重要城市,给帝国一点缓冲时间在内部争论。

刘赓云不承诺帝国一定会宣战,但是,如果意军确实太烂,连在突尼斯都不能立足,帝国就肯定不会借此宣战,至于法


状态提示:第347章 宣战之前(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