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中华苍穹>第二百三十七章 发给德皇的电报
心的是中国。”

“你是说清国吗?我的伙计。这也值得担心吗?且不说清国离帝国是那么遥远,就算是一跟畅通无阻也需要走上好几个月。就算是清国未来强大了,那也不会是德国的对手。必竟清国已经落后的太远了。而且不要忘了,清国和德国一样,我们的周围都是敌人,想要真正强大起来,就必需要战胜我们敌人,而我们的敌人却是一致的。我到觉得。也许未来的有一天,我们会和清国一起并肩作战的。”

“你说的好像也很有道理。”迈克尔若有所思的说道:“这么看来。我们应当尽快让清国强大起来。”

“只有强大的清国才能在远东更多的牵制英法等国的精力和注意力,那样德国才能更加从容不迫。”大笑过后的霍斯特却看见迈克尔的眉头皱的更深了,不由有些恼怒:“哦――见鬼。伙计。你到底在想什么。”

“我有些担心。你不明,你是在做战单位指挥有些事情你并不知道。你知道为什么铁岭战役中俄国人会败的那么快吗?”

“从战场态势来看,俄军好像失去了指挥。我到是听说是清国人把俄军的最高指挥部给干掉了。伙计,说说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知道真正的情况。那是因为清国在发起铁岭战役的同时,一支精锐的清国小分队袭击了俄国指挥部,全歼了整个俄军指挥部的所有军官。你应该明白失去指挥的部队会是怎么样的下场。”

“还真有这种事?”他太能明白在战役发同时突袭敌军指挥部的效果了,因为清军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就算是没能成功,但也能让敌军在短时间无法有效进行战术行动。霍斯特兴奋起来:“快说说看,你都知道什么。”

“清国人是瞒着我干的,但还是让我打听到了,那只部队就直属于清国皇帝的中央侦察连。可是你不明白。我真正担心的是中国对战争的思考。这个国家里的所有人对战争有着不同于西方人的理解,对他们而言。就没有可以不用在战场上的装备。他们的每一士兵对战争都有着奇思妙想,往往一个不经思的想法就能成就一个战争中的奇迹。而且这是一个并不害怕战争的种族。”

“可是,这又怎么样呢。在光绪陛下的引导下,我读了中国的历史,我竟然发现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度竟然没有几年真正和平的时间,他们不是在与北方游牧民族战斗,就是在内战当中。这样的生活环境下的平民早就习惯战争了。再说,你也知道孙子兵法这本。这还是三千年前的中国人写的,三千年前欧洲还在举着大刀对砍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了完整的军事理论,这已经不可思议了。现在有些奇怪的想法有什么好稀奇的。”对于迈克尔的担心霍斯特认为毫不必要,要不怎么会说东方是个神秘的国度,在这里出现任何事情霍斯特认为都是正常的。霍斯特拍了拍迈克尔的肩膀,安慰的说道:“我们需要的是帮助清国去挑战英法。就算有一天清国真正强大起来,难道他还敢远隔重洋的去挑战德意志帝国吗?”

迈克尔没有说话,只是拿出一还没有封口的信件:“我打算把这封电报寄给威廉二世陛下,我希望你能帮我纠正电文里错误的内容。另外,如果你没有意见的话,我希望你也能签上你的名字。当然,你也可以另外发一封。”

霍斯特看了看迈克尔,接过电文来细细的看起来。

“尊敬的陛下:我要感谢您将我派来远东,来到这个让我惊讶的国家。清国,这个贫穷而落后的国家,如今在他们的皇帝的带领下,正在慢慢振兴他们的国家。就如同清国光绪皇帝陛下对我说的那样:当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在日尔曼人的努力终于成为世界强国,而清国正在向德国学习。这不是一句空话,光绪皇帝陛下不仅知道‘三十年战争’,他还知道‘普奥战争’、‘普法战争’等等让德意志帝国崛起的一系列王朝战争。光绪皇帝陛下让我都感觉到,他比我还要了解德国的历史。所以这也引起了我的好奇。”

“相对于那些比我先来清国的那些德国军官来说,做为能进入清国军队指挥中枢的我,是和清国军队一起成长起来。我看着清国新式的现代化军队从无到有一点点的组建起来,我参于了整个清国军队建设和训练补给的全部细节。我也和清国军队站在一起击败了日本和俄国。辽河边,光绪皇帝陛下那绝决的神情;紫禁城前,大清国军队还没有全部阵亡的的豪情;至今我不能忘怀。”

“清国,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神秘国度,虽然我已经在这个国家住了三年之久,但却在我眼中变的更神秘起来。也许这是陛下您在欧洲无法想象到的,一辆普通民众用来推运货物的独轮车,成了清国的战争利器。就在我们还为机枪过重而无法快速移动,正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减轻机枪的重量的时候。清国把机枪装上了独轮车,30公斤重的机枪还要加上近20公斤重的弹药箱,即使改用全钢车架,并加装了保护士兵的防护钢板。但是总重量接近80公斤的独轮车,却对这些农民出身的士兵来说跟本不算什么,必竟平时他们的独轮车都要推近百公斤的货物。而且,农民用的独轮车还是木质的。而清国就是靠着这不可思议的办法,让朝鲜的第六师冲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在东北打败了俄国。”

“军队的推进速度总是会受后勤的限制,因为军队一但前进速度过快而后勤跟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七章 发给德皇的电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