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中华苍穹>第三百八十一章 到东方去
有想到中国人敢在冬天入侵,但人家必竟来了自然就会考虑寒冬的应对,这时你再将兵力撒出去至少也可以有一定的回旋空间。可如今你放弃了陆军的全部机动空间,就等于放弃了全部的战略主动权呀,等来年开春就只有被打的份了。这么简单的道理连参谋本部的实习参谋都知道,你一俄国陆军总指挥不明白?真为库罗帕特金的智商着急。

中国的参谋这是高看了库罗帕特金,他不过只是一个缺乏实践经验的典型的军事官僚。他还没从发展越来越快速的科技中领悟出现代战争的真谛,也不明白传统战争中所隐含的战术意义,他仅仅只是象一个官僚一样指挥着军队,也就决定了他的第一战略思想则是据坚而守。他所倚仗就是让俄罗斯人都害怕的西伯利亚寒冬。然而他目瞪口呆的看着中国人拿出了他们对抗寒冷的武器――冰屋。

中国人累冰成屋,大门南开,加上一个贴着厚厚的毡布的木门可以很好的挡住北风。屋外零下几十度,屋内也就零下几度。在屋里再搭起帐篷。里面架上一个小火炉,虽然还达不到温暖如春的地步,但加上厚厚的冬装,至少屋里不再寒冷。为了这次防止室内二氧化碳过量,参谋们甚至给火裹着厚厚的隔温石棉的烟道从冰屋内通出来。带走了二氧化碳却把热量留给了帐篷,厚实的睡袋能让士兵安心睡个好觉。

而且中国人不是建一个个的冰屋而是连屋成排,中国人就这样在俄国人眼皮子底下用冰块盖起了军营。库罗帕特金就眼睁睁的看着在伊尔库茨克城外的中国人,用短短的半个月在荒郊野外盖起了连片的军营。有营房有校场,各种战术障碍一个不缺,就连十余米高的瞭望台都有好几座。conad3;

库罗帕特金不没想过去破坏,而是派出去的士兵全都有去无回,以至于再也没有士兵敢出城。当所有军营完工后,库罗帕特金还看到闲的无聊的中国士兵给带来的大炮也盖起了冰屋。这些在俄军大炮射程外的中国人用数条厚厚的冰墙将整个伊尔库茨克给围死,他再也冲不出去了。

“中国人的效率真快呀。”这是库罗帕特金对中国人在半个月内就可以建好完整的军营的感叹。他相信即使由俄罗斯人来干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他哪里知道,这了这一刻整个中国派出无数间谍测量地型,而北方这些军队为此训练了整整五年。

中国对俄国宣战之后,除了对海参崴的一场轰炸外,仅在新疆打了一场反击战就没有其它的地面战斗。到不是聂士成不想打,而是原定战略中西线的聂士成仅仅是以防御为主的牵制性进攻。虽然一场反击战击溃了来犯的俄军,可缺少机动能力的聂士成只能放跑大部分的俄军,因为他的主力只有步兵,而俄国人主要是骑着马。一场反击战打下来突然发现俄国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历害,于是聂士成开始小心的将防线推出国境线。但随着冬天的到来,聂士成只得就地构筑防线等待来年春天。同时,向参谋本部要求给他配备足够的机动力量以便于他进行反击。而让列强重点关注的中国北方中央兵团却出人意料的没一打仗,只是将俄国各要塞包围了事。

短短一个月内。俄国丢掉有远东第一要塞之称的海参崴、三万大军的一次进攻被击溃损失近半、然后就是俄国在西伯利亚各重镇要塞被中国人全面包围。中国人前突部队甚至一度抵达新西伯利亚外围,而突击小队已经在鄂木斯克城外犯下了“杀人罪”。整个地面战斗随着西伯利亚真正的严寒到来后停了下来,只留下让欧洲列强目瞪口呆的、原来冬天还能这么打仗、被称之为中国人发明的冬季战法――冰雪防线。随后,伴随着尼古拉二世不甘的咆哮,大家把目光重新集中到海上。

沙皇俄国有3支舰队,远东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自从远东舰队在对马海战中被中国人全歼之后,为了维持远东舰队的编制,俄国还是派了两艘老式巡洋舰迪亚娜号和维诺克号来维护沙皇俄国的脸面。然而这支远东舰队在马卡洛夫有远见的安排下没有沉没在海参崴,如今正战战兢兢待在新加坡等待来自欧洲的增援。

除去这支远东舰队,波罗的海和黑海上的每一支舰队的单纯力量数字都可以和现在的中国海军比上一下。尤其是波罗的海舰队在尼古拉二世的疯狂大海梦的推动下,已经是一支拥有十四艘一级战列舰和十艘二级战列舰为主力的的庞大舰队,而黑海舰队主力也拥有七艘一级战列舰和五艘二级战列舰。加上其它辅助舰支,整个俄国海军的排水量超过五十万吨。

的确,真要集结起如此强大的一支舰队,却是让人发毛。但中国还没来得及害怕,却把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罗维奇大公吓得半死。五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才刚刚交付,一些小工序的岸上测试都没完成。海试更提也别提,所以他在得知沙皇陛下的打算后,立刻入宫准备阻止这项计划。

但这时的尼古拉二世此时怎么还能听得进去。在他看来,失去海参崴就已经是无法接受的了。库罗帕特金只会守在要塞里求援,而扎鲁巴耶夫更是个蠢货,竟然连一群异教徒都打不过。只有他极其喜爱的罗杰斯特温斯基向他献上了集结俄罗斯海军主力,去远东彻底消灭中国人的计策,他如何不满心欢喜。言计听从?何况按照他的想法,世界第三海军拥有的超过200毫米的舰炮数量是中国的一倍。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一章 到东方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