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武乱大周>第88章 选址

“李经?在哪,快带进来。”杨信前脚刚回宫张宜后脚就来报告。

继业元年他派李经外出考察地形,准备修建新都城,现在这座都城虽然繁华,但是数百年来历经战乱,已经留下了许多无法修复的创伤,而且这里处于大周西北方,不利于统治全国。

当时杨信还想把京城往西边搬,可是后来想到京城偏居一隅于国无利,最后还是决定改变方向往东边走,而李经在出发后也就第一年回来汇报过,如今两年过去了这才回来,想必是找到了合适的地点。

“臣工部给事李经参见皇上,吾皇万岁。”李经进门下跪行礼,他的脸上都是常年在外奔波留下的痕迹,虽然他不是什么富家子,可不管怎么说也是个官员家中又没什么压力,再加上他今年还不到四十想来应该是个健壮男子,可他的模样光是外表看起来就像是五六十的老人,哪里还有一点青壮的样子。

“起来吧,这次回来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杨信看着他的样子也是有些不忍,还记得当年让他走的时候他可还算得上是个俊男,可是如今都已经成老人,“来人,看座。”

“谢圣上。”李经坐下好不容易可以休息,“臣这两年走遍了北河内地,确实发现了几处不错的地点,第一处离旧都河阳百里,河道便利处于平原之上四通八达,往来客商延绵不绝,建成新都必定繁华,但是距离河阳旧都太近。”

“第二处,地处北河东河口,为二河交汇之处,那里属于东河郡辖地,东河城繁华无比,若是建都只需在外围加建防御工事以及皇宫等,原先城池可作为民城使用,缺点是此地太过偏东,而且附近一带驰道较少较窄对京城而言有些不足。”

“最后一处在北下河中断,在河北岸,西侧有一片山脉,东侧有一条支流,有险可守,同时北河内地驰道遍地往来极其方便,北河之南多平原,新都传出消息十分快捷,大军也能快速调动起来,而且位置比较靠近大周中部,便于统治,却有最大的一个缺点,那就是周围都是六府封地。”李经没有说下去,京城被六府包围着这对于杨信而言确实需要好好考虑一番。

“不考虑六府的问题你认为哪里最好?”杨信问道,这三个地方各有好坏,实在不好抉择。

“第一个太靠近河阳,要建新都还不如在河阳旧都的基础上重建,还能省下不少人力财力物力,第二个修建难度最小,但是对圣上驾驭全国不是很有利,第三个地理位置极佳,四周有险要之地,往来人口频繁建再迁徙一些人口进去用不了多久就能使其繁华起来,臣最中意第三个。 ”李经说道,要是没有六府的存在杨信也不用这么麻烦,直接定下第三个就可以了。

“司空,你怎么看?”

“臣支撑第三个。”张宜不假思索的回答。

“为什么。”杨信依然平静,这是他的优点,任何事都会听对方说完而不急于打断。

“很简单,大周有律,京城周围五百里不得有王侯封地,圣上迁都之后完全可以收回新都周围的六府封地,然后改封其他地方,这样一来六府必定要迁徙一些子弟,根基会损伤一些,削弱六府的实力,其次也能稳固新都的地位,所以臣支撑第三处。”

张宜说的没错,大周三个国都有两个在北河内地,河阳旧都在北部,京城在西部,有了那条周律的限制六府封地绝大部分都在南部和东部,要是杨信迁都去那里少说也能把六府的人迁走两三成。

“李经,你先回去好好休息几天,然后给朕上一封奏疏,对另外两处的缺点要尽量夸大,至于第三处则优化,十天后朝会的时候朕会在朝堂上和众臣商议,你好好准备一番。”张宜这么一分析杨信再也不迟疑,仅仅是能够削弱六府这一点就能让他选择这里,“春伯,你去内府领一些补品钱粮送到李经府上去,这几年辛苦他了。”

“谢皇上。”李经回府只休息了两天就开始整理自己这几年收集的资料。

十天后半月一次的朝会开始了,群臣林立,人数众多站满整个朝堂,只是杨信一看到那些世家子弟就头大,这些世族虽然人才辈出,但超过九成子弟都是废物,不仅不能为大周做贡献,反而会成为毒瘤,也正是因为这个比例太高这才让杨信决心削弱这些世家的力量,不然大周再富庶也填不了他们的嘴。

“继业元年朕北征北勒大胜而归,深感京城不利调度全国之力,加之京城历数百年风雨许多地方已经不是修复就能完成的,所以朕派李经外出寻找合适的新都地点,如今三年将过李经回来了,他找了三个地方诸位爱卿有什么看法尽管说,言者无罪。”

杨信事先就已经让人抄好了李经的奏章五品以上的官员人手一份,五品以下的人也是二三人一份。

“臣以为,北下河岸之地,土地肥沃,东西皆有险可守,南面有北河水军驻守,北面又有六府军镇守护,新都建成安全无忧,再者此地往来商旅甚多,又比较靠近大周中心位置,利于调度全国之力,况且如今四海靖平已经不需要再将大军屯在北方,应该多注意国内了。”张宜出列说道,这些都是他早就想好了的,都是些事实让人无法辩驳。

“司空之言,臣不敢苟同,四海靖平是真,不过北河之地民风彪悍新都建于此恐怕不稳,倒是旧都高京,处于大周心脏位置,西有群山,南有江州,人口稠密,正好以此为都,比


状态提示:第88章 选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