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恐怖悬疑>谜案追凶>第二十三回 原来如此

秦泰和展小小,一边看着苦难的女孩子,一边扫视着地下室的四周。

展小小首先在小池的一边墙上发现了刻字,秦泰和展小小学着刚才的样子,用手来回的摸索着。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希望刚才双手相握的情景再现一次。至少秦泰在一边摸索的时候,偷偷望了展小小一眼。

这时候秦泰的心情很复杂,不管是从小父亲和老师的严厉教导,还是学医时外公的嘱咐。好男色虽然在明朝时蔚然成风,但是这么做不道德也很伤自己身体。秦泰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对一个男人起兴趣,而且这么朝思暮想。自己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好,展小小不但是他的下属更是他的朋友兼兄弟。可是每当秦泰看见展小小时,总是有种超出兄弟范围一样的感情产生。特别是刚才无意之间那次手与手的相握,秦泰到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的激动。在当时恍惚忘记了对方的性别,忘记了对方和自己的关系,就知道抓着对方的手好舒服,好幸福。虽然心里有种声音不时的提醒自己,不要再沉沦下去了,这样会走上歧途的。这么做会对不起秦家列祖列宗的,会成为同僚的一个笑话的。但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在自己不想案件的时候,就自己忍不住想着一边的展小小。展小小的一颦一笑都在秦泰的眼里。

可惜这次没有遇上上次的事,这墙上的字不但明显,而且真是一个一个的字。

展小小对秦泰说:“大人,这上面的字我比较能看得清楚。我不需要摸也能认出来。您就坐着,我读给您听好了。”说着就读了出来。却不知道秦泰这时候一脸的失望和无奈。秦泰本想说什么,还是忍住了,坐在一边听展小小读上面的字。

墙上的字是一个叫刘基的人刻的。他说他自己原来是一个元朝的小官,虽然做一任地方官能救一方百姓。可是蒙古人不但把人分三六九等,把蒙古人排在人上人之上,人数最多的汉人却排在人下人的位子上。而且不把汉人当人看,任何一个种族的人都可以把汉人当牲口一样使唤,也可以随意杀害。汉人中一些大户人家在元朝时朝不保夕,一批蒙古人抢劫后离开,又来一批女真族人来抢,家里的所有女性不管老的还是小的,几乎都难逃这些野蛮人的毒手。在南方原来水米之乡的地方,几乎天天死人,家家有人出殡。不少受辱女性不是自杀就是出家,当时既然出现了寺庙满江南的情况。刘基多次为民抗争,为老百姓说话,可是蒙古人的一句话,气的刘基丢下官帽离开了。“你不过是我们蒙古人养的一条狗,你以为你有资格和我们蒙古人讲条件吗?汉狗。”刘基离开官场后,就在家乡做一个隐居的逍遥客。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后,多次招贤纳士。几个知道刘基才学的人,想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推荐刘基。朱元璋曾经三番五次地派人去请刘基,刘基就是不出山。最后朱元璋效仿三国时的刘备,“三顾茅庐”去请刘基出山。刘基当时知道一件事,朱元璋不是一个善主,如果自己再拒绝的话,朱元璋真的会杀了自己。不管是因为自己再三不给他面子也好,还是自己真的有实学却不为他所用也好,都是在和他作对。这都能成为杀自己的理由,为此刘基得知后安排了一个场景,当做顺应天意的样子接受了朱院长的邀请,下山到朱元璋的军营里当他的军师。

刘基在朱元璋手下,战时为军师,平时为地方襄办。如果说朱元璋能这么快统一天下,刘基的功劳也不小。在朱元璋建立明朝,成为明太祖洪武帝的时候,刘基却怕自己的职务太高引起战将的不满,更引起朱元璋对自己的戒心,刘基故意夜宿妓院,违反了朱元璋的严令。逼朱元璋将自己连降sān_jí,成为了一个功臣之中地位最低的一个。应该过了几年安稳的日子不说,还远离了风头浪尖的朝政斗争。

随着开山王常遇春病逝,大将蓝玉被查出阴谋叛乱等事的发生,已经对自己原来的兄弟、战友起了严重戒心的明太祖朱元璋,终于对他的老部下、老战友举起了屠刀。在短短的几年里,一大批的功臣先是被剥夺了手上的兵权和管理权,再是一个又一个被洪武皇帝朱元璋安插的锦衣卫查到证据,什么犯规使用违禁物品,什么在私下多说了几句牢骚话等等,这些本来算不上什么罪的事,成为了他们的催命符。大将汤和是朱元璋一起事就在一起的好兄弟,更是朱元璋的结拜兄弟。不就是在酒后说了几句牢骚话而已,朱元璋却说他蛊惑人心。下令抄了汤和的家,汤和枷号一个月,活生生地将一个好汉枷死了。这种的事一件两件是意外,多了大家都知道是他们的老大,皇帝老爷要向他们动手了。

许多认识刘基的将领来找刘基,请刘基为他们像一个办法。可刘基自己也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大家只好各自离开。一些自以为聪明的大臣,主动请求回家养老。朱元璋的回答是,要养老就在南京养老好了。他这个皇帝养得起他们,愿意为他们养老送终。当然既然要养老,就要有一个养老的样子,每个人各自辞去现有职务,到一个地方集中养老去。这不是变相将他们看管起来吗?

刘基本来已经准备来一个不辞而别,带着家人远走天涯。可一件事改变了刘基的主意,使他不敢再轻举妄动。在所有的大明功臣中,谁的功劳最大?所有人都会告诉你,是大元帅中山王徐达。徐达在建立明朝的事上,出了汗马功劳。如


状态提示:第二十三回 原来如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