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顺天府衙门,顺天府知府马上在自己的二堂会见了自己的属下。几个知县也知道自己要挨骂了,上官被上司骂了,当然要发泄到下属身上,这是一个规律。就像他们回去之后,也会去骂自己的属下一样,这是一个循环。有人把这种关系比喻成老子和儿子,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上司就是自己的老子,下属就是自己的儿子,老子骂儿子天经地义,要是不骂儿子的老子一定有问题。骂了就代表对方还把自己当下属看,要是不骂的话,就代表对方已经不再把你当做自己人了,你的职务将不保了。
知府是官场老手,深知这件案子不但棘手,而且风险相当大。如今张居正已经插手了,代表瞒是瞒不住了。张居正是内阁次辅,又是内定的未来内阁首辅,得罪了张居正就死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张居正刚上台不久,需要树立威信,自己不能成为别人的踏脚石。张居正需要扬刀立威,也需要有人向他效忠。知府知道自己的本事不够,送上门去张居正都不会要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张居正看到自己的本事。一旦张居正欣赏自己的话,自己的前途将一片光明。所以这就是一件事情的两面性,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
在路上知府问了自己的亲信,终于从手下的口里知道了秦泰的过去。原来秦泰不但是张居正的好友,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破案高手。这样的话知府就想到了办法,第一这个秦泰是张居正的好友,张居正一定会照顾秦泰。就算出一点点小问题,张居正也会得过且过。第二,这个秦泰是张居正的管家告诉大家的,极有可能是张居正私下安排好的。知府必须要服从张居正的安排,配合秦泰办案。第三秦泰办得了案子最好,功劳是大家,知府也可以沾光。要是办不成的话,把责任推给秦泰或者下属身上,自己最多不过是一个督办不严的罪名,大不了降级留用而已。
知府先是狠狠地批评了大家一顿,然后无耻地说这里面的事情他一点都不知情。这是他们下面几个县刻意隐瞒的结果。知府是被他们几个下属害得,要他们自己想办法处理这件案子,救回被拐骗的孩子,抓到罪犯结案。至于请秦泰出山,什么时候结案,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知府警告大家,要是张居正真的要他好看的话,他一定先要了大家的命。说完就叫人送客,把这些下属赶出了顺天府。
知府这么做很聪明,他不见秦泰是给自己留后路。一旦秦泰办不成案子,自己可以大公无私的追究秦泰的责任。一旦秦泰办成了案子,自己可以马上把功劳抢过来,在张居正面前吹嘘自己如何如何配合秦泰办案。这就是官场的为官之道,这就是他这个知府多年当官的经验。
离开顺天府的四位知县,在大门口各自叹了一口气。遇上这么卑鄙无耻的上司,是他们下属的不幸,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上面交代的事情一定要办,案子还是要差,秦泰这个高人还是要请。要是办不了案子的话,大家真的没有好日子过了。就算知府不可以针对他们的话,张居正这个大哥大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听说张居正将来还要做内阁首辅,这让大家怎么活啊。刚才在张居正家里,大家都听出来了,张居正已经很生气,说不定真的动了杀机。以张居正现在的地位和能力,想要杀了这几个知县简直是易如反掌。知县们就算家里有再多的钱,有什么人当靠山都一样,要是得罪了张居正的话,谁也保不住他们的小命,弄不好张居正会要了大家一家子的小命。
三个知县看着大兴县知县,在大兴县知县来不及说话的时候,三个人已经想好了主意。反正秦泰在大兴县,请秦泰出山的事情就交给大兴县知县来办好了。请得出来是大家的运气,请不出来是大兴县知县没本事。三个知县不但主动答应请秦泰的费用三个知县平摊了,不用大兴县知县出钱之外,还答应将来所有的办公费用四个县一起算。只要秦泰能够破案,大家都愿意多出一点银子。说着三个知县每人拿出一张一百两银子的银票,交到大兴县知县手里之后就走了。大家谁也不给大兴县知县有说话的机会,生怕大兴县知县想清楚了拉上他们一起去请秦泰。
当三个知县离开了,顺天府的大门关上了,大兴县知县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合着大家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他身上,他成为了大家的代言人了?请秦泰容易吗?破案简单吗?抓罪犯轻松吗?救小孩像放屁一样简单吗?知县大骂这些上司和同僚“卑鄙”、“下流”、“无耻”、“没人性”、“不是人”,可是他心里很清楚一件事情,要是自己遇上了也一定会这么做。
知县回到县衙,还没有尽自己的房间,就叫人去叫县丞过来。知县是一个两榜进士,本以为靠着自己的后台和本事可以进六部,将来飞黄腾达。没想到被安排到了大兴县当一个知县,本来心里就不是很高兴。到了之后才知道前任知县是一个病秧子,在任三年几乎没有上过几次公堂,这里的一切都交给了县丞处理。县丞和几个手下几乎架空了前任知县,所以前任知县主动要求调离。他这新来的知县根本就驾驭不了这个“老油条”县丞。见到县丞和手下人对自己阳奉阴违,知县就知道县丞在给自己上眼药了。知县索性来一个“大放手”,除了要紧的任命和大案子之外,知县一般不插手衙门里的琐碎事情,任由县丞代为处理。就等机会抓住县丞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