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恐怖悬疑>谜案追凶>第十三回 偷龙转凤十三

太子朱翊钧在声音的引导下,来到了案发所在地。这时候朱翊钧没有发现声音的来源,反而看见了一个纸鸢挂在一颗大树上。纸鸢这种东西朱翊钧看见过,但是没有自己亲手玩过。他的第一只纸鸢是他的舅舅李源送给他的,只可惜不小心沾了水破了。后来外公李伟送过外孙朱翊钧好几个纸鸢,但是都没有第一只纸鸢在他心目中重要。朱翊钧多次提议在宫里放纸鸢,但是李贵妃和隆庆皇帝都没有答应。朱翊钧私下放过几次,都因为没有经验纸鸢没有飞起来。

这只纸鸢不但像极了朱翊钧舅舅送朱翊钧的第一只纸鸢,而且飞得高高的。纸鸢一头高高的飘在天上,一头绑在一颗大树的中间。这个高度并不是很高,只有两个成年人那么高。要是身边有大人的话,朱翊钧马上就可以得到这个纸鸢。只可惜当时只有朱翊钧一个人,所以朱翊钧只好自己去想办法拿到纸鸢的引线。

说到这里的时候,张公公也听出了蹊跷。太子不但是自己一个人出去玩的,也不是单纯的为了爬树而爬树的。这一切好像是有人安排好的,引|诱太子爬树,从而导致太子摔断了腿。再加上刚才秦泰对自己的疑问,张公公马上想到了这是一件一系列精心安排的阴谋。张公公马上瞪着眼睛看着秦泰,好像只有秦泰才可以帮助太子和自己。

秦泰暗示张公公不要打断太子的话,任由太子朱翊钧继续往下讲下去。只有太子朱翊钧才知道事情的真相,秦泰太需要最直接的证明和述说了。张公公也马上心领神会地点点头,一字一句地听着太子的话。

朱翊钧本来没有想到爬树,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爬树本领并不好。可是朱翊钧找了一大圈不但没有看见任何一个大人,而且没有看见任何可以使用的工具。作为一个皇太子,朱翊钧比一般的孩子都要霸道和要强,任何东西只要他想要的,都一定要得到。好强心和自尊导致他没有回去叫手下来,他选择了自己爬树摘纸鸢。

他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快要接触到引线的时候,一个黑影闪过纸鸢飞走了。朱翊钧急得快哭了,他太喜欢这只纸鸢了。朱翊钧见纸鸢飞走了,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往下爬。其实这个高度对朱翊钧虽然有点高,但是不会引起什么大危险。再说朱翊钧牢牢记着小太监的嘱咐,死死地抱着树干不放手。按理不会落下来的,就算掉下来也不会摔断腿的。

可是意外发生了,正当朱翊钧倒退着往下爬的时候,朱翊钧整个人无缘无故地拉高了近一米。正当朱翊钧往下望的时候,他好像觉得有人有人在背后推了他一下。虽然力道不是很大,虽然力道不是往下,但是已经导致朱翊钧失去平衡。朱翊钧从树上摔了下来,一落地就昏迷过去了。

秦泰和张公公同时皱起了眉头,有人在树上推了朱翊钧一下?对方要是想直接弄死朱翊钧的话,不需要这么做。直接找机会混进太**把朱翊钧杀了就好了,不需要骗朱翊钧来这里。难道是两个阵营的人分别下手的?一个想要朱翊钧出丑,一个想要朱翊钧死在当场,最后朱翊钧命大的活了下来,只不过摔断了腿而已。

秦泰知道时间比较紧张,不能长时间留在太**,所以他嘱咐了张公公几句后,就和太子朱翊钧告别了。他相信张公公会秘密告诉朱翊钧这件事情的真相,也会嘱咐朱翊钧对任何人守口如瓶的。这件事情太复杂了,极有可能涉及到好几个大人物,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秦泰已经接近真相。

秦泰和展小小在张公公的带领下又回到了太**外的小亭子里。不久之后冯保过来了,秦泰要冯保带着他们夫妻去一下出事的地点,秦泰需要亲自踏勘现场。冯保马上带着秦泰夫妻来到了朱翊钧摔断腿的地方,秦泰夫妻用专业的眼光勘查现场环境。

秦泰当着冯保的面,要展小小记录疑点。这是秦泰查案的时候的规矩,勘查现场后,一定要做一个现场记录。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记录案件的疑点和要点,方便回去整理和总结。这份工作平时一般交给老酒鬼师爷或者仇小球完成,现在他们两个都不在,就由展小小代替记录。

“第一,现场大树上有纸鸢捆绑痕迹。记住注明一点,是捆绑痕迹,不是缠绕痕迹。这是人为的行为。可以证明太子朱翊钧没有说谎,真的在这里看见过一只纸鸢。第二,纸鸢的阴线被人为的除去,可见有人企图销毁证据。不过这个人做的不彻底,没有清除干净不说,而且留下了新的痕迹。这个人不是太监,不是侍卫,不是宫女就是妃子,因为扯断引线的抓痕上有指甲印和指甲上的丹寇。第三,树上有一大两小三种脚印。大脚印是男的,应该是一个有功夫在身的大男人。两个小脚印其中一个是太子朱翊钧的,还有一个不是小孩就是缠足的女人的脚印。要是这个小脚印是孩子的话,这个孩子年纪大概比太子朱翊钧大不了几岁。不过我觉得应该是一个缠足的成年女子。因为这个脚印虽然小但是印记计较深,代表她的体重比较重。不过她能过无声无息地在树上袭击太子朱翊钧,可见她不但身手灵敏而且有功夫在身。我猜测大脚印是引|诱太子朱翊钧来这里的人留下的,那个比太子朱翊钧较大的脚印的那个女人,是想害死太子朱翊钧的人。他们可能是两伙人,也有可能是意见不同意的同伙。第四,这个案发现场离太**正门不远,为什么要引


状态提示:第十三回 偷龙转凤十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