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狙击英雄>第四百二十章 地雷伏击战

第四百二十章地雷伏击战

在883.7高地和949.2高地之间,繁密物灌木和草丛对于敌我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阻碍。没有南朝鲜士兵和美军喜欢到这片空隙地带里来,但是为了防止志愿军的夜间渗透,他们也必须在这些路段中设下足够的陷阱。

在战争中,对付敌人步兵最好的陷阱是什么?当然是反步兵地雷了。

所以其实在883.7高地和949.2高地之间的地段中,看起来树林繁密,根本觉察不到什么危险,但是实际上呢,却到处布满了地雷。

所以纵使是汪洋带着枭龙特种大队的战士们在883.7高地和949.2高地之间渗透,也是借着以前六十军侦察部队的战士们探出来的一条路线在前进。

在这条路线上不知道是六十军侦察部队的弟兄们付出了多少生命代价而换来的,但纵是这样汪洋也绝不敢大意轻心,所以他还是带来了精于破雷和埋雷的张虎胆。

无疑,带张虎胆到了这里,这是一个极为高明的主意,起码从现在撤退路上,由于张虎胆的存在,由于张虎胆从敌人那里拿到的反坦克地雷,已经非常有效地限制了敌人的追击速度。

“哈哈,南朝鲜的伪军弟兄们,你们埋的雷实在是太次了,这里不是还有一道可以通过的防线吗?想必你们还会从这里通过吧?那么我所性就将这片雷连在一起,让唯一的一条通道也堵死,这下看你们再如何追击!”

随着汪洋他们沿着回去的路线小心地边打边后撤,张虎胆一个人在后面拿着唯一的两个反坦克地雷进行着他的布雷计划,一边走一边想着如何才能更好的阻止后面的追兵,张虎胆可是挠尽了脑汁,终于等这小子沿着他们开始一起经过的地段,找到一个正好可供三个同进通过的密林小道路口时,他的脸上露出了简单的笑容。

“嘿嘿,炸了你们好几次了,现在也应该学乖了吧,那好我就在这里高以一个假地雷,然后在下面再设一个真的吧!”

张虎胆两眼发着光,他之所以找到这个路口,是因为在他们前进的草图上,那里标注着敌人这在这里设了一个地雷阵,大约有七八颗地雷将这块地形都控制了,留下一片通道,看到这一幕张虎胆想到反正当他们离开之后,又没想过要回来,那所性在这里用两颗反坦克地雷来将这条路全封死算了。

“还是反步兵地雷好使啊,好好的利用一下吧!”

向着远处已经开始离开的汪洋打了一个手势,意思是说他已经找到了很好的伏击点,然后张虎胆就开始工作了,实际上后面的敌人离他的距离已经不过五分钟的路程了,可是张虎胆决定在五分钟之内搞定这一切,可他还是忍不住将敌人的一个反步兵雷起来出来,决心做一个让敌人根本无法避开的雷场。

为什么张虎胆会对反步兵地雷如此的情有独钟了,说起来这就就要讲讲反坦克地雷和反步兵地雷的区别了。

反坦克地雷(anti-tankine”),是一种用于破坏或摧毁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等车辆的地雷。与反步兵地雷相比,反坦克地雷通常拥有更多的**,并引信被改造成只会被车辆触发,也就是说它需要一定的压力后他才会爆炸,而且爆炸的威力非常的大,甚至带有破甲的功能。

之所以在对付后面的步兵时这些反坦克地雷都能用上,其实还是张虎胆特意将这些引信进行了改动才能产生这种结果,想当然被这种大威力的反坦克地雷炸中的敌人,一旦被波及,很少有生存的可能了。

但是反步兵地雷呢?却与反坦克地雷完全不同,这种玩意的产生,其实就是为了对付步兵的,而且爆炸的威力及其的阴损,让人实在难以招架。

反步兵地雷又称杀伤地雷,是一种埋设于地下或布设于地面,通过目标作用或人为操纵起爆的一种对付软目标的爆炸性武器,反步兵地雷是专门用来杀伤人员、马匹等有生力量,其杀伤作用主要是靠冲击波和破片来完成,当他爆开以后能在瞬间产生一百甚至几百个弹片。

让人无比恐怖的是,反步兵地雷最残酷的伤亡是设计者根本不想将被炸到的敌人致死,它需要的是范围广,人员履盖密度大,对敌人产生重大的却又不致命的伤害,可以说只要被这它炸中,绝大部分的敌人都很保住小腿,或让身体不会受伤害。

为什么爆炸不置于死地?目的非常的简单,那就是特意让敌人的队列中增加伤员,一个伤员最少就要拖累一个士兵的照顾,伤了一个就等于同时废掉两至三个敌人,这种事情何乐而不为?

所以,想到了后面追来的敌人,又想到了这种对敌人极其重要的伤害,张虎胆当然对敌人的反步兵地雷更加的感觉兴趣。

于是,在以极快的速度将敌人的一颗反步兵地雷取下来之后,他并没有破坏敌人将这片雷场全部都连起来的引爆装置,而是他将这发地雷小心地移了一段距离,由于时间太少了,他来不及重新挖洞将这个颗雷埋下去,但是他却将他放到了一个土凹之中,然后小心地将反坦克地雷放到了他的上面,再用土将他埋起来。

“嘿嘿,这样就好了,排了我的好几个雷,发现了这一颗一定会非常的激动吧?只要你一激动,那么就一定会有好礼物送给你们的!”

后面追来的敌人不全是笨蛋,从实际上张虎胆在后面埋设了好几个地雷阵,最后仅仅被敌人踏响了三个就可以看出来,其实后面的敌人里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章 地雷伏击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