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狙击英雄>第四百四十三章 压制敌狙击手

第四百四十三章压制敌狙击手

战争就是这样,在很多时候,战斗的结果都不是大家可以预料的,很多战场上的变化都是参与者未知,正是由于变数的存在,所以才会让战争的进程出现各种各样不可预测的变化。有时候,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让一支部队建立惊人的荣耀,但是有时也会让一支强军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此际的枭龙特种大队正是处在这样的一个十字路口。

不过分析起战况来,汪洋和杜兴华迅速忘记了悲痛,他们知道作为一个战士,他们的天职就是听令行事,战友的英魂在天国默默注视着他们,他们未完成的遗志,枭龙特种大队的战士们必定要完成,让他们在天之灵也为这支充满荣誉的部队而骄傲。

分析战况,情况实在不容乐观,对于现在士气并不是很高,而且在前次战斗中受到重创的枭龙特种大队来说,这个任务实在非同一般的艰巨。

虽然说二十兵团很多的侦察连也接到了同样的任务,但是相对于汪洋他们来说任务却并不寻常,因为理由很简单,他们的目标却是这次敌人的重中之重,号称南朝鲜部队里王牌中王牌的一支声名显赫的部队,那就敌人首都师下属的‘白虎团’成为了汪洋他们的攻击目标。

‘白虎团’,南朝鲜总统府直属王牌首都师手中的王牌作战部队,号称南朝鲜部队里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强军,不但因为他们的武器装备是当时世界军事上最先进的,还是因为他们是在李承晚的亲自过问下,由美军特种部队里的精英经过一年多的苦训而成的快速反应部队。

说得不好听,其实他们就是南朝鲜部队里最早的一支特种部队团,由于他们超强的作战能力,还有强悍的个人素质,他们被南朝鲜部队尊称为‘白虎团’,从侧面说明了他们强大的战斗力。

‘白虎团’其实处在的战斗区域是正我68军203师的,正式编制属于南朝鲜部队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称号是李承晚这个老头亲自授予的,其团旗及各种车辆上都印有白虎图像。该团占领金城以西、上甘岭以东的突出部防线后,已构筑了坑道、盖沟、环形战壕和各种明暗火力发射点相结合的半永久性的坚固防御阵地。此外,还直接得到美军五个榴弹炮营和大量坦克、航空兵的支援。敌人吹嘘这是一条“坚不可摧”的防线。

面对这条防线,志愿军的指战员们当然将这所谓的‘坚不可摧’嗤之以鼻,为了打好金城战役,战前第六十八军的作战科已经拟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第二百零三师作战科的侦察部队参与了这次策划全歼‘白虎团’计划之中,为了摸透敌情,以便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他们命令师、团不织专业侦察人员深入敌人阵地进行特定侦察,还组织部队战斗组长以上人员现地侦察,营、连、排干部对各自进攻目标进行摸察,师、团干部也对主突方向的要点进行勘察。

在部队占领进攻出发阵地的第四天,作战科以伏击手段成功地歼灭了“白虎团”的搜索队,捕获五名俘虏。经过讯问,进一步查明了敌人的兵力部署和工事构筑情况。为六十八军全歼敌人‘白虎团’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白虎团”防御阵地正面达3.5公里。总的兵力对比,我六十八军方三倍于敌。但敌火力优于我方,而且敌阵地是绵亘的防御体系,没有暴露的翼侧。师首长认为,敌左翼阵地虽是弱点,但不是要害,突破后对敌整个防线威胁不大。右翼阵地是敌人的强点,也是它的致命要害,于是决定集中主要兵力火力于敌右翼进行突破,打开口子后,沿山谷直插敌之纵深,在向纵深发展中从东向西攻击其左翼阵地。

六十八军决定采取连续突破的战法,对在主要方向上进攻的部队事先明确攻打哪个高地,攻占高地后不再向纵深发展,只负责彻底歼灭所占高地的敌人;第二梯队不等第一梯队占领高地即对敌主阵地进行攻击。这样,使敌首尾不能相顾,得不到喘息的机会,一鼓作气将其整个防御部署打乱。

由于“白虎团”防御阵地没有暴露翼侧,六十八军在这场战斗中创造性地采取了穿插战术,在突破敌阵地的同时,他们决定派遣一支作战悍勇的精干之师组成敌后突袭攻击部队,要求他们化装成李承晚军,在六十八军先头进攻部队之前穿插行进,同时要求他们在穿插进行作战,直奔二青洞,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袭手段,首先消灭敌“白虎团”指挥所。

要的就是擒贼先擒王,打蛇先打七寸,六十八军的指战员相信,就算‘白虎团’再精锐,可是一旦战斗打响了,当他们的大脑已经被打瘫了,那么就算他们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在战斗中对我志愿军的攻击进行有效的阻击,这样‘白虎团’就算再凶狠,也会变成一只没有利齿的病猫。

六十八军作战科把穿插点选在第一梯队突破的前沿阵地直木洞南山顶部东侧。选择这个位置避开了敌人谷底密集的障碍物和炮火封锁区;利用我火力对敌主峰进行猛烈压制,敌人无暇顾及接合部,来不及用火力封锁415鞍部之时机,有效地保障了我穿插分队得以顺利突破敌415鞍部的防御阵地,迅速插入敌之纵深。

但是,同样六十八军作战科也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这次穿插中有效地打击到敌人部队的大脑中枢,这支突袭部队还得穿过敌人机甲团的警戒部队,同时还得面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三章 压制敌狙击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