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下午,光昭帝和文武百官在朝殿上议事。下午,则和‘国才智囊团’的成员们聚在紫宸殿议事。
议论的内容则不分彼此。
因此,经过将两组的意见整合,光昭帝获得的便是比先前的更加透彻有理、并且切实可行的建议。
‘国才智囊团’共三百五十七名成员,全都德才兼备、见多识广且思想深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皆拥护沈喜臻的改革创新的主张,被外人称为‘光昭帝和广安候的野心智囊团’。
当然,这是玩笑话。大家心里很清楚,以‘国才智囊团’成员们高风亮节的人品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绝对不会做出对曦国有害的事情来的。
这也是在决赛时喜臻决定招他们的原因之一。
自从设了‘国才智囊团’之后,文武百官们顿时觉得自己在光昭帝心目中的地位比先前下降了不少,因为光昭帝不再仅仅以他们的意见作为事情最终定夺的标准了,而是还要加上智囊团的意见。
甚至,有些建议即使文武百官不同意,但是只要智囊团的全体成员一致认同的话,光昭帝也会执行。这也就是说,现在,智囊团在曦国朝政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正是喜臻所希望的。
文武百官中以保守派为主,所以每每推行新政策时他们都会百般阻拦。而‘国才智囊团’的成员里面的人则都倾向于拥护创新,即使偶尔有些保守的意见,但也会愿意最终以创新发展为主,所以,沈喜臻设立智囊团的目标之一便是要加大创新派的队伍和力量,让他们和她一起坚定不移地走在改革创新的路上。
因此,在‘国人智囊团’成立不久,沈喜臻便对这三百五十七人的才干进行了深度的分析,然后将他们分组,这些组包括教育、经济、农事、医学、文学、外交、心理等等。并根据分类为他们设立了相匹配的工作室。
为了能使他们和文武百官的关系更加密切,她又向光昭帝提议——安排他们轮流上朝,与大家多做交流,以使彼此的治国理念最大程度地接近。
光昭地满口答应。
……………………
这天下午。已经好久没到江府找江唯白的沈喜臻去了江府。
“唯白和她娘亲到寺庙烧香去了,估计还要晚一些才能回来。”江平叔说,忙招呼她到会客厅去。
“这三百五十七人虽然都很厉害,但若真的比起来,都不如你一个人厉害呢。不过曦国要想变得更好,是需要有这么一个团体存在了,毕竟你不可能什么都管得到,你已经够累的了。”江平叔由衷地说。
“我招智囊团的用意一为曦国,二为我自己。”喜臻答道。轻轻地喝了一口茶。
“第一点我尚能理解,第二点怎么说?”江平叔笑着问,一边给她的杯子添茶。
她忙道谢。
他很喜欢和她谈论政事,他发现她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来。
“自古以来,才能越高、功劳越大就越容易引起君主的提防和猜忌,即使为人亲和、处事光明磊落的国君我也不敢大意。毕竟,人性的弱点是相通的。”喜臻答道。
“明白。”江平叔点头。
“有了这个智囊团,我提出的建议便需经过他们的决议再拿到朝殿上和文武百官商讨,这样一来,我的建议也会得到更直接有力的支持,而我的个人功劳却不会那么明显。”
“确实。”
“有了这个智囊团,我即使哪天不在了曦国也不用担心局势不稳,因为他们能有力地制衡住保守派。所以,这是必走的一步。”喜臻笑着说。
“你的认识远在我之上啊!”江平叔由衷地说。
“伯父过奖了。”
………………
拉着沈喜臻走进自己的闺房后,江唯白轻声地问她:“臻姐姐。你觉得三皇子这人怎么样?”
因为知道董贵妃陷害吉娜皇后的事件,而吉娜皇后又是喜臻未来的婆婆,所以她本不想向她征询意见的。但是转念想到彼此十几年的友谊,她还是决定问一问。她知道喜臻不是一个小气量的人。
“我感觉他这人还不错的呢。”喜臻笑答道。
“阿爹不太赞成我和他交往。”江唯白一脸失落地说。
“不消说,你是喜欢他的对不对?”喜臻凑近来轻声问。
江唯白忙红着脸问:“每次见到他都会脸红心跳,这算不算是喜欢?”
“算的呢,但是这还不是全部,你需要继续深入地去了解,毕竟婚姻要的不仅仅是感觉。人品、责任感更重要。”喜臻又说。
“可是婚姻能轮到我们自己做主的么?”江唯白反问,对喜臻的这番论调大感惊讶。
“当然能,如果你不喜欢,是应该跟父母表达你的意愿的。”
“历来‘媒妁之约 父母之命’做儿女的哪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江唯白又问道,虽然表面上还在拥护着旧习俗,但是心里却暗暗地同意沈喜臻的说法。
“如果你喜欢,试着说服父母,而不是听任他们的安排,让他们支持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这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活法。”
“好的。我会争取一下的。”
“加油!一定要努力争取啊。”
……………………
十一天后,先是姬月莲的儿子出生,后是花月谣的女儿出生,一个在上午,一个在下午。
侯爷府里热闹非常,而静思园里却和往常没有多大的区别。
沈喜臻通过八字排盘给这个刚出生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