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王妃和众子女入了京,皇帝似乎觉得手中的筹码多了些,宁远王再要钱要粮,给的也便那般心疼了。
而宁远王倒也厉害,果然就连着打了两场胜仗,胡人一共五个大部落,居然在这两役中就被灭去了三个!
剩下的两个部落,一个与大昭是死仇,见这风向不对,吓得立马回老营收拾牛马,卷了帐篷,集合着部落里所剩不多的壮男和老弱病残,踏上了一路向极西处的漫漫逃亡辛酸之路…
据说,这部落一路跟蝗虫过境般,逃到哪儿就吃到哪儿,打到哪儿,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最后一口气窜到距大昭几千里外的高原上,灭了当地的一个小国,才在那儿立了足,建起了个胡人小国,战力在当地诸小国中居然还是无无伦比,战无不胜…当然这都是后话。
另一个部落则是惯会见风使舵的,见诸胡零落,自己部落也经历了惨败,能打得都挂的差不多了,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
下一次宁远王再领兵出征,自己这个部落怕是也要消失了啊!
那部落头头索性识实务者为俊杰,带着部落近八千人和近千里的领地,内附大昭,愿世代为大昭忠心不二的臣民。为表忠心,还把自己部落里脸盘最俊,身材最丰满的姑娘挑了十来个出来,献给皇帝和宁远王…
这西北大捷,登时使得朝野上下,都跟打了鸡血一般振奋。
老百姓们街头巷议,说得眉飞色舞,话题说不了几句都能扯到西北大胜上去,说书先生编了长篇段子,家家茶楼里都是座无虚席。
大昭人这个自豪啊!
看咱们大昭多牛啊,国内安定团结。对外战绩赫赫,那什么北雍和南洲,跟咱大昭比起来,真是弱爆了啊哈哈哈…
朝堂之上,群臣都是有眼色的,虽然都知道首要功臣是宁远王,但上的朝贺折子里头却大拍特拍皇帝。
什么圣明天子远见卓识,尽全国之力支持边军啊,什么运筹帷幄,慧眼识珠。用人得当啊,总之,一篇篇或委婉。或奔放的歌功颂德,把个皇帝捧得飘飘欲仙,心中舒爽,仿佛觉得那几场大胜,果然全是自己的决策英明支持给力之故了。
不过舒爽过后。皇帝有时深夜自思,心中也隐隐发寒,宁远王的武力,已经不是自己可以压制得了的了,虽然有众人质在手,但万一逼急了宁远王。这厮说不定真的敢起兵反了
就算自己把这群人都杀了,老八年纪不过四十出头,再寻几个女人。一样能生得出儿子来…
因此当第三个年头上,宁远王以八字不合的理由上折子,请求取消庶长子和云府三小姐的婚事,皇帝咬了半天牙,还是给准了。
三年前他不知老八实力的时候。还想着逼他反一反,好明正言顺地灭了这丫的。如今他倒是小心翼翼起来,怕惹急了老八,弄个两败俱伤。
姜缨如今十七岁了,这三年都是在白云堂渡过。
因她的身份特殊,吃穿用度上头,云府和宁远王府里都定时会送了过来,小日子过得倒也滋润。
而且因婚期无限推迟之故,罗嬷嬷等一干云府的老嬷嬷们也不再限制姜缨的自由,姜缨又恢复了之前那种山上山下随意闲逛的自在。
只不过,这白云山虽大,但来去也就是那几座山峰,姜缨如今已是闭着眼都能分得清哪是哪儿了。
姜缨觉得自己是可以离开白云山的时候了。
因有魏娘子这边的情报,姜缨早在圣旨未下之时就知道了这桩婚事终于可以做罢。
只要没有圣旨赐婚,云府那边已是和宁远王府交了底儿,自己的行踪他们是不敢再插手了,而宁远王这边,暂时也没有认回姜缨的打算,姜缨如果现在离开的话,时机可谓是正好。
姜缨坐在桌边,托腮想着离了京城,要去什么地方。
这三年来,卫浩歌是再没有回来过,中间也有一两封信过来,那传信的人却是态度冷淡,看着姜缨总露出些不耐烦的神情,姜缨让捎个回信吧,这人就推脱一大堆,弄得姜缨十分恼火,干脆也不写信了。
话说这些年北雍国的局势更是混乱,三个地方上的节度使各自拥着兵权,互相厮杀抢财物和地盘,几乎不把北雍朝廷放在眼里。
而朝中的各方势力也是暗争暗斗,动不动就有落败方被抄家灭族。
原本姜缨还让卫氏商行的人派了几个武功好,头脑灵活的到北雍国的都城盛京去开一家分号,就是想着万一能遇到卫浩歌,也给他添个助力,没想到那几个人才进了北雍国边境就正好赶上两家节度使在打仗,北雍国的老百姓被战火驱着都朝大昭逃,一路兵荒马乱的,这几个人见势不妙,赶紧撤回了大昭,就这还有两个人受了轻伤。
姜缨只好歇了去北雍国做生意的念头。
姜缨想到了那本述异经里的转生故事。
在大昭国北边的玄天观里,有个转生三世的虚云道士,那虚云曾经有一世是到了一个奇异的国度,跟浣花朝倒是有相似之处。
也许到了玄天观,能发现什么玄妙之处,解开这转世之谜?有望回到浣花国呢?
姜缨今年十七,原本定下的婚事也做了罢。
如果是正宗的异世女子,十七了还没有定亲成亲,怕是要在闺中坐困愁城,心事恨嫁了。
然而姜缨却是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在姜缨的设想里,几乎不考虑什么名声前程之类,一切事都由自己做主。
兴之所致,姜缨寻了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