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重生关云长>第三十五章 收李严

董卓作为朝廷大员征讨黄巾,南阳城内的权贵们自然拥护,当夜董卓写信给他们,收到信之后,双方便相邀具体攻城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攻城的措施,很快便达成一致,双方约定:三日后的深夜未时攻城,董卓大军提前轻装上阵奔赴南阳城下准备,悄无声息的躲避开了黄巾军的巡哨,而城内的地主武装也很快集结了三万武装以李严、文聘为头领,分别攻击城下、城上。两下夹攻很快大破城内的黄巾军,董卓大军很快占领南阳。后来从地主武装的小头领那里又得知颍川方面的黄巾军不日将抵达南阳相助赵弘,董卓很快获知了这一消息,遂找到关云商量起来,关云很快便为董卓定下了一条妙计,他与郭汜半路埋伏大军于回颍川的归路之上,只待刘辟经过时伏击,果然刘辟没有防备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大败而归,南阳一战关云连献三条妙计,很快将黄巾军击破。

却说这地主武装的两员头领一个叫文聘,一个叫李严,这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年方18,别看年纪轻轻却是武艺出众,虽然身为一小将,但却是精神抖擞,腰细膀宽煞是威武,使得一副重达65斤的大斧。

这李严二十多岁的年纪,两眼放光,目光坚毅,表情严峻,面如冠玉,口若含丹,字正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乃是南阳的大户此乃南阳名门李氏之后,年方二十五岁,练得一身的武艺。

二人皆是南阳的大户,更是名门之后,又正值年轻,当下黄巾军叛乱攻入南阳,二人不约而同的请缨出战,二人都是习武之人,很快便提拔为武装的头领率军攻击黄巾军,二人当下被委以重任担当先锋与黄巾军作战果然不负使命,二人为董卓大军攻城赢得了时间,可以说是初战就显示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当下几个年轻人相见,甚是爱慕,李严和文聘对于关云还是有所耳闻的,但关云对于这素未平生的文聘和李严,按照常理说应该是空白的记忆的,不过熟读《三国演义》的他对这两个人的名字却是这般的熟悉,文聘是曹操手下的大将,后来一直镇守荆州,多有功勋,武力自然也是不差,如今的文聘年方18,还身在南阳,而且是刚刚步入行伍,这一次是他平生第一次战斗,就显示出了自己不凡的才华;李严就不用说了是刘备手下的战将,不过对于此人的武力三国演义里没有过多的提及不过从今日的战斗看,二十出头的李严功力也不差,最起码的可以和文聘不分伯仲。

关云深知这是两个有前途的年轻人,更是两个难得的将才,如果现在就将这两个人收拢过来为自己所用,在日后肯定对自己实现理想会大有裨益,俗话说“千金易得,人才难求”,从征快四年的他虽然屡建奇功,但却总是感觉是孤身一人,手下没有什么得力的助手和干将,学过《领导科学》的他记得毛伟人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所谓领导就是:出主意,用干部。关云之前一直扮演着前面一种角色,对于后面他一直是个空白,这下好了在南阳他终于遇到了传说中的两员干将,这下他一定要挽留挽留这两个人才才行,现在的关云身为讨掳将军乃是正四品的武将,所以他可以提拔这两个人成为六品、七品的武将,虽然官职不大但可以为自己所用,自己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才能,该他们发展的空间,关云想到这他决定找董卓,将他的想法告知董卓,让董卓帮忙协调一下,毕竟董卓的影响力要远远的高于自己,而且董卓和这些南阳的“大佬”们也多有交往。

关云很快找到董卓将他的想法告诉了董卓,董卓闻后不禁笑道:“这么点小事何须找我,你自己看着办吧!”

“主公!这两个人毕竟不是朝廷中人,更不是我们军中之人,所以得征求一下人家的意见,但以我的身份出面恐怕人家不一定会答应,如果主公出面了就不一样了,毕竟这一军之长是主公,主公要人,会让二人觉得很有面子,而且他们都是有背景的人物,这样做也会增进我们与当地地主豪强的关系,所以主公出面要远比早下要好的多!”关云劝道。

董卓闻后不禁大悦:“云长不愧是奇才,想的做的总是那么到位,考虑的总是那么周全,好!这件事就由我来协调好了!”

董卓答应了关云并且很快就运作此事起来,他找到南阳的最具影响力的地主豪强,将这个事情跟他做了一下交待,那老财很快找到文聘、李严,询问二人的想法,二人闻听董卓亲自来要他们二人都不禁喜出望外,要知道这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啊!董卓这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前番成功平叛边章、韩遂叛乱,威名大振,这回又成功剿除黄巾叛乱更是威名远扬,这样的军队这样的统领怎么能不叫人向往呢?尤其是作为有抱负有武艺的生逢乱世的两个年轻人来说从征入伍是他们最大的追求了,而有一个好的归宿对于二人来说无疑更具有吸引力。两个人当下就表示同意,跟着这样的老大混不愁没有前途,何况老大如此的看好自己呢?

二人很快就归到了董卓门下,作为两个年轻人,作战又如此勇敢,而且武艺不凡,董卓见了也是十分喜爱,他将文聘留在了自己身边做骑都尉,而是将李严分给了关云做副将,关云得知后十分不悦,这文聘虽然年轻但武艺决不在李严之下,而且据《三国演义》里提到这文聘无论是武艺还是谋略都具备一流武将的潜质,远比李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 收李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