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章)
(三)
还有一个关于陈伯钧的,流传很广、几个版本的故事,在江华、华君武的回忆中都有记载。那是在八路军改编后,即将奔赴抗日前线时,一位旅长到延安去见毛主席,递上了“少将旅长”的名片。毛主席先有三分不快。随后,毛泽东问了几个有关部队的问题,该旅长的回答令毛主席不是很满意,于是毛泽东斥之:“什么少将芝麻酱!”这件事发生在1937年秋,后来传遍了边区,而陈伯钧本人却直到1944年,贺老总来信质问,才得知。对陈伯钧来说真可谓是饱读诗书,不谙世事。
还有一个版本这样写到:红军改编后,也有个别同志自认为部队是“正规国军”了,自己是什么将军了,而忘了根本。从目睹的一件小事上,也反映出这一错误情绪。一天,八路军某师的一位旅长到军委参谋部来,他穿着国民革命军的将校服,趾高气扬、神气十足地要见“泽东同志”。那个样子,令人好气又好笑,一位同志“一本正经”地接待他,故意拉长声调地问他是谁?报了名字。接待的同志装作惊愕地说,红军里有位xxx旅长,没听说有国民党xxx旅长,并问他有无名片?他很潇洒地拿出名片。接待的同志拿着名片向毛主席报告。毛主席见了这位旅长,狠狠批评了他一顿。以后,毛主席还几次讲过这件事,以此来教育干部,说搞统一战线不能统到国民党那里去,不能学国民党当长官的那个派头。
不过,当时旅长有好几位,不一定就是陈伯钧一人有名片。而且以陈伯钧与毛主席无话不谈的熟悉程度,陈伯钧大可不必多此一举。
按陈伯钧本人的说法是,一九三七年秋,在他任三五九旅旅长期间,带领七一八团驻防洛川。当地是统战环境,该地国民党驻军最高军阶为上校,为了双方联络时我方办事人员处于有利地位,所以团供给处主任处主任刘华春主动给旅、团首长各印名片一盒,陈的名片为“少将旅长”,文年生的名片为“上校团长”。这样做是出于对工作的考虑,当时毛主席并没有批评过他们。
同时,也是在刚改编不久,原定358旅旅长卢东生,因不满同志对他提意见,说他有军阀作风,就决意辞职,要求去苏联学习。使得中央觉得有必要立即整顿部队高级干部的作风。
面对着可能出现的的我军高级干部,在改编后,奔赴抗日前线前,有洋洋自得,忘了自己是人民军队的一员的苗头,党中央、毛主席很抓军队干部的作风,是非常及时和有效的。否则,娇娇之气带到抗日前线,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四).
向毛主席发名片的是不是陈伯钧暂且不论,但历史事实是:在毛主席和陈伯钧谈话后的第三天,时任党最高负责人的张闻天召见陈伯钧,当面直接批评陈有军阀主义倾向。随后,军委毛主席决定陈伯钧离职去党校学习。
(五).
就这样,陈伯钧就在几天后就要带队走上抗日前线时,办理了交接手续。这位黄埔六期生,有着超常军事理论素质的战将,毛主席嫡系又嫡系的老部下,只能站在延河边,含着满眶的热泪,送别了出征的,个个斗志昂扬的战友。
但毛主席仍然时刻关心着这位井冈山的老战友、老书友,1942年5月,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之际,毛主席点名派陈伯钧到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负责作战事宜。1942年10月,陈伯钧被任命为385旅副旅长,协助王维舟旅长,驻防庆阳。
陈伯钧在以后的革命岁月中,除在解放战争中短期担任了兵团副司令、军长之职外,一直从事的是高级军事学校的领导工作。而原359旅的副旅长王震,接替他出任旅长后,带领359旅,在革命道路上,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在延安期间,毛主席准备与江青结婚,不少和毛主席长期在一起的战友,均表示反对。但大数人只是口头表示了反对意见,而陈伯钧却在毛主席与江青已经结婚数天后,亲笔上书表示反对。从以上几件事可以看出陈伯钧是个敢作敢为,非常有个性的儒将,既能干,书生气也太重。
(六).
革命前辈陈伯钧没能长期担任359旅的旅长,直接在战争第一线发挥他的革命才华,一定是他一生的遗憾。
笔者写下如上这一段文字,不是对革命老前辈的求全责备,而是只想说明一个道理,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为什么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正是有了这铁的纪律,铁的信仰,一次次的沙里淘金,翻过前进道路上的一座座雪山,趟过一片片沼泽草地,这才铸就出一支铁的部队,狠狠打击了入侵的日本鬼子,开创了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