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爷的祖训是,不管将来时代如何变化,和岛主一家的兄弟情谊不变,而且,普化寺弟子门人永远保持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正道公子听了以后,非常感概,原来普化寺是自己另外一个家啊。
“明向大师,我想冒昧地求教一下,据说您曾经是东京一家大公司的部长,为什么抛家弃子来到这里修行?”
“我22岁踏上社会,60岁退休,其间,为了养家糊口,拼命工作。工薪族是公司这个巨型机器里一颗小小螺丝钉,他不具有个人意志,一切得服从公司的安排。对公司这个大集体来说,没有意志的个人容易管理,但是,对于单个生命体来说,这种异化是痛苦的。工作是至高无上的,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工作再工作。”
“直到有一天退休了,突然觉得生命失去了意义。因为,工作是我的全部。由于长年累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人之间亲情淡漠,也没有亲密的朋友。我迷惘、抓狂、失落。为了寻找灵魂安放所,我进入佛教大学学习,懂得很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心灵得到净化,灵魂不再烦躁和孤独。慢慢地我喜爱上了出家人的生活方式,吃斋理佛,淡看红尘。”
“明智大师,您呢?”
“我曾经是明向大师的部下,在一起工作了好多年。我这个人很看重朋友之间的友情,明向大师是我尊敬的人。我不愿重蹈明向大师的覆辙,为公司鞠躬尽瘁,葬送自己的一生。我一直单身,没有家庭拖累,就追随明向大师一起出家来了。”
“禅宗的寺院很多,你们怎么会选中普化寺?”
“普化寺是禅宗寺庙里最古老的一所庙宇,它的戒律很严。日本佛教自从明治维新改良后,和尚成为一种职业,上班时穿袈裟、念经、超度、做佛事,下班后,和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可以喝酒、吃肉、恋爱、结婚、生孩子。普化寺的和尚却不同,必须坚守一千年前的祖训,这样的寺庙越来越少,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我们心中的佛。”
“社会在变迁,时代在前进,宗教也可以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改变吧?”
“不,正道公子,最难能可贵的不是变化,而是不变。不变是一种精神守望,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哲学。我们宁愿做时代的落伍者,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
正道公子望着卷了刃的劈柴刀,豁了口的杯盘碗碟,在溪水里流动的红色小鱼,一千年来没有改变过制作方法的桃花茶……他的心灵受到一次剧烈的洗礼。
这里的生活让他心情宁静,在宁静中产生一种无以名状的快乐。但是,这样的生活是否就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呢?正道公子陷入沉思。
和礼文岛的广济寺不同,明向、明智大师是更彻底的佛教弟子,他们真正做到了归隐——“依佛傍老”。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给正道公子以启迪。不过,正道公子还是觉得哪里差了一点,在这里似乎依然找不到自己灵魂的真正归宿。
他不想轻易下结论,打算在普化寺住几天,多用一些时间好好思考一下。人生还很漫长,他不愿意再糊里糊涂地生活下去,一味追求美食美味,他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过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