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一艘战列舰的建造预算中火约有25是花在武备方面,以一战时的币值计算通常大约为200 万两白银,而生产主炮、建造炮塔的时问几乎和建造舰体的时间一样长,需要大约两年才能完成。
更有甚者,由于炮架、火炮以及装甲的订单方式不同,而且有时会由多家厂商供货,这些开销在海军预算中是分开计算的。
每艘大型的战列舰拥有五座343毫米双联装炮塔,每座炮塔的全套系统重量大约为600吨,而用于订购炮塔装甲的90000两白银和订购火炮的360000白银并不计算在订购炮塔的预算内,这就使那些有能力建造完整炮塔的造船厂有机会一举获得三份合同,收取高额利润。
这段时间生产的战列舰的副炮由76毫米炮和152毫米炮两种口径组成,与炮一样,海军部也会依据战舰级别下发统一的订单。
但是你,民营造船长完成订单后,这些舰炮将被分别送往各个船厂安装上舰,或运往军备仓库作为备用。
由于这些火炮也会装备巡洋舰和驱逐舰,其炮架也被设计成稍加修改便可适应不同战舰的形式,其制造商也不局限于海军部指定的船厂,很多兵工厂都会参与生产。
与舰炮武备制造业一样,战列舰必需的装甲钢也同样是利润丰厚,各装甲钢制造厂家都是生意兴隆。
近几年来,装甲钢的制造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美国哈维钢的问世为开端,继之以德国克虏伯渗碳钢,表面硬化装甲开始席卷整个造舰工业。
根据计算,在当时穿甲弹弹头强度不高的情况下,表面硬化装甲的效能相当于普通装甲钢的2.5倍,比如152毫米kc装甲板与381毫米普通钢板的防御能力相当。海南的各大船厂也在开始投资新厂生产表而硬化装甲。
生产新式表面硬化装甲的技术工艺十分复杂,炼钢厂首先需要铸造出一块高质量的镍铬合金钢,然后经过滚轧工艺,使其密度、厚度以及形状满足要求。
在对钢材表面和边缘进行修整后,这块钢板将进入渗碳加工工序,要求将含碳介质置于钢板表面,以高温加热促使碳原子渗入钢板从而提高表面硬度,同时又保持内部的韧性不受太大影响。
如果有必要的话,装甲钢在完成渗碳后还要被加工成各种不同的形状,以满足后续造舰工程的需要,比如水平装甲甲板和舷侧装甲带所需的装甲板通常是平面的,不需要过多加-,但炮塔和座圈装甲却要预先加工成弧形。
为了便装甲板能够固定在背板和支撑钢架上,其边缘还需要被刨平、开槽。在此之后,钢板还需要再接受多次淬火加工,再钻出固定螺栓所需的孔洞。经过一系列测试后,合格的装甲钢板才能经由铁路送往各大船厂备用。
在装甲钢质量进步的同时,新式炮弹以及装药、发射药的开发使舰炮的威力也不断提升,给战列舰的防护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促使军舰的装甲厚度持续增加。
通常而言,一块厚1英寸(25.4毫米)、1平方英尺见方的装甲板重量为40.8磅,不过为了计算方便,通常以40磅折合l英寸厚度计算,因此以磅为单位换算装甲厚度时,装甲的实际厚度通常都要打个九八折。
除去kc表面渗碳装甲以外,出于成本和韧性方面的考虑,在一些厚度较小或海军认为被命中概率较低的位置,例如炮塔顶盖,通常会使用非渗碳的nc装甲。水平装甲由于覆盖面积太大,只能使用防御力不高,但价格低廉的高张力钢。
海军的设计部门根据当时炮战距离不会超过10000米的预判认定,水平装甲不人可能受到大落角炮弹的攻击,因此战列舰主甲板通常由两层厚度为25.4毫米的钢板装成的。
巨型的战列舰,已经开始使用蒸汽轮机驱动安,所以要配备更多或者更大的锅炉,并为蒸汽轮机装上更多的涡轮叶片,以推动赢径更大的螺旋桨,战舰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动力。
锅炉制造方面遇到的困难虽然相对来说并不起眼,但同样至关重要。当时设计的锅炉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占据了不少宝贵的排水量。
造舰工程不断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舰体的建造和动力系统的建造能够同时进行,但舾装工程必须在舰体完工后才能进行,包括锅炉、主机、炮塔在内的大多数舰上设备都要在舾装过程中安装上舰。
之所以不在船台上完成这些工作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舰体在从船台下水时必须将重量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否则下水时不仅会遭遇困难,甚至有可能损伤船台和船体;
其次,使一艘战舰的建造工程不致占用船台或船坞时间过长,可以在进行舾装工程的同时开工建造新的舰船,提高船厂设施的利用效率。
而且,在舾装码头上可以使用同一组大型起重机为数艘战舰同时舾装,更有效地利用这些昂贵设备,而在船台或船坞的起重设备只能为一艘战舰所用。
在所有需要安装上舰的大型设备中,蒸汽轮机可以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分成数个部件,而锅炉无法拆分开来,因此,锅炉重量始终决定着舾装码头上起重机的起吊能力,通常为40吨或80吨级的。
在一艘巨型战舰上,旋回盘需要承受整个炮塔全部可旋转结构的重量,往往高达数百吨,有时甚至达到上千吨,因此旋回盘本身必须拥有很高的结构强度,非常厚重,是整艘战舰上重量最大的单个部件,其次是为战舰提供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