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军阀天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孤崛起

陈中说:“大卫将军,日本的崛起,是在极其痛苦中挣扎出来的。t他们在破旧的废墟中,孤独而凄凉的崛起。

从某些方面,我很欣赏他们曾经在绝望中野望,又在凄凉的夹缝中,偷窥到了他们富有的邻居出现了问题,就像一只疯狂的老鼠,开始用生命去做一场豪赌,虽然,短时间内他很幸运的占得了先机,可是,结果是必然的。

所有赌博式的政治,最终的结局都会输的很惨。这个世界是圆的,没有底蕴的激进和狂赌,就像无根之草一样,很快就会出现补给不上的尴尬。军事帝国的命运基本都是注定的。

只有在大道的原则下,才会有崛起,才会有发展和强大。

你们美国就是在这寂寞的废墟中,坚强而智慧的发展起来了。

你们面对世界上老牌强国的军备竞赛,聪明的选择了沉默,尽管你们的工业已经超过了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但是,你们并不满足,你们其实早已设定好了最终的棋局,你们一直是在寂寞的崛起。”

事实也正如陈中所述,美国自建国起就在默默努力的壮大,他们源源不断的吸引各国移民,要知道在那个还没有飞机和大型轮船的年代,横渡大西洋是要冒着极大生命危险的,无数只渡船曾经被大西洋的风暴吞没,但是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远远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美国在这个束缚的世界了,让自由的概念,领导思想的潮流。

优越的政治制度,使得美国源源不断吸引世界各国的顶尖人才来到美国学习,为美国公司服务,美国渐渐汇聚了世界最有智慧的一群人,这种智力优势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之相比。

俄罗斯、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和美国一样有好的地理位置和更丰富的资源,但是却远不如美国。

因为他们建立的一套相互制衡和保证其不断创新发展的社会制度,使得美国在很短时间里,就快速的发展起来,目前事实上已经超越英德法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早期的《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确认美国疆界为北接加拿大与大湖地区,南至佛罗里达北界,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密西西比河。

这样美国从独立战争初期的90多万平方公里扩大为230多万平方公里。在国家版图倍增的同时,美国面临的国家风险也同比增加。但是,独立后的美国,已经使欧洲的几个海上强国感到不安了。

直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的82年间,英国一刻也没有放弃分裂美国的实际努力。英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截击美国商船,阻挠美国与欧洲的贸易。1812年,美、英开战。英军占领华盛顿,烧毁白宫和国会大厦,并企图借机肢解美国。

它向美国议和代表提出“沿美国边界成立一个中立的印第安缓冲国”的要求。直到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英国还宣布对美国内战奉行中立政策,承认南方同盟为交战国,同时秘密向南方提供援助,还将海军开入美国海域。只是由于后来的战场优势迅速倒向北方,英国干涉美国内战的计划才彻底告吹。

他们担心的是,美国南北统一后会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美国将不再是一个由平等的主权国家组成的联邦,而将成为一个帝国。这种想法为欧洲人肢解美国的企图在作理论准备。

可是,南北战争后美国统一了,欧洲又出现与今天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相类似的观点。

欧洲还将美国人描写成犯有“种族灭绝罪”的刽子手。《泛拉丁主义》一书认为,美国北方人“已经用死亡和流放的手段对一个 万人口的国家进行清洗”。“不用到古代历史中寻找例证,在北方佬的身边和新近历史中就能找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在大声疾呼: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我们的敌人。”

1863年,沙俄海军对美国北方进行了官方访问,以示对林肯政府的支持,马上引起欧洲人的一片指责:说林肯跟俄国沙皇合作,形成了世界邪恶轴心,因为当时俄国人支持林肯打南方。

欧洲人认为俄国沙皇是世界上最恶毒的,与他结合就是邪恶的。1863年6月19日,《美国邦联国的真实情况》一书的作者德莱昂在致本杰明的信中认为,“林肯与沙皇专制主义相互表现出来的友好让整个欧洲吃惊”,甚至有报纸将林肯与沙皇作为两个“邪恶轴心”并列一起。

1867年,美国从俄国手中购买阿拉斯加。英国驻华盛顿公使向国内报告说,这项条约是美俄轴心联手挑战英国权势的一个信号。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迅速崛起。这时欧洲又出现“美国威胁”论,先是渲染“美国经济威胁”论。

1893年,埃米尔·巴比埃写了《在金元帝国旅行》一书,指责美国商品已充斥欧洲。

接着就是“美国军事威胁”论。1898年,美国拿下夏威夷,并向西班牙挑战,入侵古巴和菲律宾。这在欧洲掀起“美国威胁”论的声浪。他们在宣扬美国将要从欧洲手里抢走世界的恐怖言论。

欧洲的武力和文化的剿杀毕竟没有吓倒美国人。相反,美国人在欧洲的重压下反而强力崛起。

美国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4位,到1894年跃居世界第1位,工业生产量占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左右。从1860年至1900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6倍。

美国,这个被欧洲丢弃在北美荒野的“俄狄浦斯”,就这样在欧洲人无名的恐惧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九章 孤崛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