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恐怖悬疑>鬼门线>第十三章 一呼一吸地开穴

鬼久颤抖地用手抓起一块山狸的残肢,还没等仔细看,一阵刺骨的寒冷从那块残肢上传到他的手上,闪电般的寒流随着血液直通向心脏,他如电击般直挺挺的倒了下去……

一个封闭的空间,冰冷,孤寂,触手可及的尸体,一个幼童在绝望中哭泣。漆黑的世界里,从远处有一点亮光渐渐扩大,生命在光中复苏,一双大手把鬼久从坟墓中拉出,满脑的漆黑和满天的白色成了鬼久幼年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忽而,鬼久躺在坟上,坟墓在慢慢的长大,长成一座山,天空淌下热流轻抚着他的冰冷,意识从僵冻中颤动起来,阳光把他从冰冷中唤醒。鬼久慢慢睁开眼睛,努力回忆刚才发生的事情,直到看到四处散落的碎肉,才彻底证实了刚才不是在做梦。鬼久试着站起来,虽然满身的酸痛,但并无大碍。联想起采薇电话里的冰裂声,鬼久意识到一定和这山狸的爆裂属于同一情况。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找到可以进入的洞口。鬼久找来一根粗一点的树枝,打算扩大刚才陷下去的地方。这世界有时奇怪得让人无奈:山狸蹿出来的洞口刚刚就有鬼久一只脚那么大,并且奇怪的是四周全是无法搬动的大石头,鬼久费力的弄了半天也没撼动。鬼久下意识的脱下鞋在洞口比了一下,41码的鞋刚刚能放入,而刚才鬼久怎么就这么巧,不差毫厘的踩进去了呢!也许这就是造化弄人吧。

人这一生也许有许多时候许多事都这么恰巧过,只不过我们没有“脱下鞋子回头印证”罢了。同样又有多少恰好擦肩而过而又不被我们发觉的危险或幸福消无声息的自生自灭过。

鬼久失望地环顾了一下四周,心急如焚的寻找着其他的希望。既然山狸能从地下蹿出来,说不定附近还会有其他洞口。鬼久计划以这个小出口为中心扩大范围搜寻。首先向东走了近百米毫无所获,然后北西南方向也搜寻了,结果令人沮丧。

采薇生死未卜,即使现在还活着,情况一定非常糟糕。鬼久急的有点发狂了,狠狠地一拳打在身边的树干上,手上的痛楚反而使鬼久冷静下来。一下想起了舅舅说过山上龙脉呼吸口的偈语“茂处贫处龙两口,一呼一吸地开穴”就是说有龙脉的山一定会有两个非常明显的换气口,一个是在植被最茂盛的地方,一个是在寸草不生的地方。接下来还有两句是怎样在众多茂盛和贫瘠中找到真正的开口处(涉及家传风水秘密不便写出,见谅)。

人在失去理智时往往会忘记本身所具备的学识,而以最原始的本能做事。不过人的这种原始本能也不是一无是处,在两年后的兴安岭虎魅谷就是这原始本能使鬼久逃离了一劫。按着舅舅教的口诀,鬼久真的在一公里的一个山沟地带找到了一块不毛之地。虽然折腾了一个多时辰,不过看到了希望,鬼久还是打起了精神,一路小跑奔向那个山沟。

四周的绿色和这直径20多米的裸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央一颗两米粗、几近枯死、只有零星几片叶子的大槐树站在那里特别突兀。鬼久开始仔细搜寻这片不是很大的地界,失败感随着搜寻的进度渐渐加大,直到整个区域都找了个遍,也没发现那个什么龙脉的出气口。是舅舅的口诀有误吗,这不太可能,舅舅虽然平时爱开玩笑,但在风水上非常严谨,不经验证的东西他从来不会教鬼久。风水的科学性鬼久还不好下结论,但每次和舅舅依书断坟,断宅的准确性确是事实。风水布局产生的效果也是事实。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次的口诀不灵了呢?

鬼久无力地靠在枯树上,打算离开这里去找另一个茂盛处的入口。还没等鬼久身子靠实树干,就感觉一股凉风从身后吹来。条件反射地往前一趴,接着顺势一滚,这完全是从电影里学来的、躲避背后袭击的最简捷方式。可是接着却什么也没发生,没有想象中的飞刀或飞镖,也没有横空而来的长拳和飞腿。鬼久小丑般地爬起来,回头看了看,发现树干上有一个拳头大的小洞,凉风就是从此处吹出来的。想必这就是舅舅所说的贫处出口了。问题是鬼久什么工具都没带,怎么把这个出口扩大呢,刚刚遇到个鞋子大小的入口,废了好大的力气又找到个拳头大的口子,他有了些无力的感觉!绕着枯树转了一圈,除了这个小口再没有其它给鬼久希望的东西了。

突然想起在哪本书上看到的名言:当你绝望的时候不妨低下头看看你的脚下,或者抬头看看天空,也许会令你茅塞顿开。鬼久又低下头看了看树根,看到让鬼久大吃一惊的东西。刚才只顾着找洞口,由于已近黄昏光线不是很亮,没太注意这如碎石一样的地面。鬼久蹲下身子,证实了自己的判断,没错!脚下全是指甲和蹄子甲!鬼久用脚向下踢了几下,一层层的类似物被翻动起来,十几公分的下面应然不见泥土。鬼久放眼望向四周,方圆10米的地面中都由这种骨头铺成。纵使鬼久经常随舅舅帮人出黑,经常面对死人,此时面对如此场景也无比的胆颤。

正当他惊恐之际,头上突然传来“咝咝”的声音,鬼久被这声音吓了一身冷汗,首先意识到这声音的主人是什么了。猛的抬头一看,鬼久一下僵在那里,因为他意识到的东西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一个脸盆大小的蛇头正向他吐着紫红的信子,离鬼久仅一米之遥,他能清楚地嗅到从它嘴里发出的腥味。硕大的身躯盘在几乎枯死的树上,随着它头颅的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一呼一吸地开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