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省府大院>第160章 山清水秀

张青云问:“这些年轻教师,都是本地人吗?”

丁校长说:“不是柳林这里的,但是,基本上都是县里其它乡镇的,别的地方的人,也不愿意到咱们这大山里来啊!尤其是女孩子。”

张青云问:“你们这里的条件,能留得住这些年轻人吗?”

丁校长尴尬地笑了笑说:“说实话,很难很难,他们基本上把这里当成跳板,在这里工作个三两年,编制一得,就调回县城了。”

张青云问:“这些年轻教师多久可以得到编制?”

丁校长说:“我也说不好,有的三两年,有的五六年,有的运气好的,赶得上点子了,一年就得的也有。”

旁边的乡党委书记贺四海插话说:“张书记,据我了解是这样的,这些年轻教师通过了县里统一安排的招聘考试,就会由县教育局出面,和他们签订一份试用期的合同,一年的试用期满后,就会签订正式的聘用合同。每年教育局根据编制的多少,会安排一部分签订了聘用合同的教师进编,只有进编后,才会成为正式的教师。编制有的年份安排的多,有的年份安排的少,具体谁进编谁不进编,教育局最后说了算。”

张青云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进编不进编,工资收入差别大吗?”

丁校长说:“差别还是挺大的,像他们刚参加工作的,进编了,工资加上奖金、各种补贴,每个月可以拿到两千六百多元。没有进编的,只有聘用合同上约定的工资和福利,每个月也就是一千八百元。相差八百元,在我们柳林这里,够一个月的饭钱了。”

张青云边走边看教室里的孩子们,他看到,每一个教室都是坐得满满的,密密麻麻,很多是一个一米长的桌子上,趴了三个小朋友,有的甚至趴了四个。

张青云问丁校长:“学校现在有多少学生?”

丁校长说:“一千六百人。”

张青云问:“按照学校的教室和师资力量,多少人是合适的?”

丁校长说:“最多一千人左右。我们现在是严重超员。”

张青云问:“这么多孩子吃饭、住宿怎么办?”

丁校长说:“有的家本来就在附近,有的是家长带着在附近租房子。吃住学校都没办法管。”

张青云问旁边的贺四海:“贺书记,考虑没有考虑再扩建一所小学?”

贺四海说:“去年已经做规划了,上报到县教育局,预算的资金是三百多万,县里还没有最后批。”

张青云问:“为什么?”

贺四海说:“县里分管教育的领导意见有分歧,刘县今后就不要扩建了,反正逐渐会萎缩掉,干脆不投入,让他维持现状就可以了,县里今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扩大县城的学校规模,争取今后全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在县城读书,搞寄宿制。所以现在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孩子,都在县城里读书了。我们柳林乡是特例,因为交通不方便,去县城要翻越两座大山,所以,我们这里的孩子特别多,全乡的孩子都往乡政府所在地集中了。”

张青云说:“要实事求是吗,山里的孩子,现在就进县城读书,也不现实吗!”

贺四海说:“为此事,我和马乡长往刘县长、覃副县长办公室汇报了好几趟,得到的答复都是,先等一等吧,看看情况再说。”

张青云说:“你该邀请他们到这里实地看一看,他们来一趟,亲眼看一看,就会明白了。三百万,对于我们县,不算什么吧!”

贺四海说:“是不算什么,去年,县里又办了一个第三高中,总投资两个多亿。”

张青云说:“你找过胡书记了吗?”

贺四海说:“还没有,教育上的事情,归县政府管。”

张青云说:“你这样,找人拍一组照片,再写一个反映情况的报告,我先在上面签字,然后再送给胡书记看。他批示后,县委办公室就会协调县政府那边办理的,这样说不定事情很快就办成了。”

贺四海说:“好,好,只要张书记支持,我们就有信心了。”

张青云说:“我们搞一个特事特办,你看这些山里的孩子,他们上学是这样的情况,我们怎么能忍心呢!现在让他们去县城上学,说不定好多孩子都不上了。他们的家长也负担不起啊!”

贺四海说:“是,是,我代表这些孩子,先谢谢张书记了!”

看完了学校,贺四海又把张青云领到了一家保健酒厂。

车子停在大门口,张青云看到,大门口的招牌上写着“清溪县柳林保健酒厂”几个烫金的大字。

柳林保健酒厂是柳林乡最大的一家私人企业,年产值两千多万,产品畅销省内外,是柳林乡的第一纳税大户。老板是一个浙江人,姓倪。倪老板原来是做中药材批发的,六年前到过柳林乡,看中了这里的中药材和各种山珍,于是就萌发了搞一个保健酒厂的想法,和当地政府一接洽,得到柳林乡和清溪县政府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种手续很快就办好了,政府出面在柳林乡的边缘地带给他征了三十多亩地,倪老板投资八百多万,就建设了这个保健酒厂。

张青云下车后,就见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从院子里急匆匆地走出来,一见张青云,连忙微笑着伸出手,说:“张书记您好!欢迎啊欢迎!”

旁边的贺四海介绍说:“张书记,这个就是倪老板,倪有福。”

张青云一听,笑着说:“你这个名字好。”

状态提示:第160章 山清水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