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飞梭,宁爸爸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说服了宁妈妈不让宁婉去上幼稚园。[t]宁婉又不好太过特立独行,又无事可干,就在家里抄抄书,写写字。把《尔雅》大致背下来了。
在对街的新华书店买了法语的一些入门书籍,譬如一些打招呼的说法之类的,还买了一柄磁带在家里放。偶而在众人上班去后,在房间里打打长拳。
9月13号,经过了多起的惊心动魄,股市终于涨到1002点,宁爸爸全部卖出,毫不犹豫,总收入783.654万元,至此,宁爸爸的心终于尘埃落定。在还款清了288万的高利贷后,宁爸爸去银行付了24.1万的首付。分别请赵叔叔一家,林阿姨一家吃了饭。一是表示感谢,二则也是还款。
毕竟在这个年代,动则拿出来几万块钱很是不易。这一份信任宁爸爸就不能辜负。除了还赵叔叔的35万块钱,宁爸爸还多给了25万。赵叔叔快要出国了,正是用钱之际。赵叔叔也收下了,兄弟之间,推推诿诿,就伤感情了。记得这一分情谊就好,将来还就是了。宁爸爸感谢的话没说多少,一贯地与赵叔叔互相或捧或踩,说着俏皮话,但是心里却是实实在在地记下了这一分情谊。
锦上添花者众,雪中送炭者寡。
这一分情,不仅解了宁家钱财上的燃眉之急,最重要的是救了他一双儿子的命,称得上是救命之恩了。但大恩不言谢,说得太多,反而生分了。
至于林阿姨一家,还了他们10万块钱以后,感谢他们的10万块钱却是怎么也不肯收了。说得多了,林阿姨反而恼了,口口声声说是不把他们当朋友。朋友有难,插刀两肋相助是应当的,再这么搞,可是朋友都做不成的了。说着,饭都不肯吃了,就要往外走。
阮阮姐姐看得好笑,还跟宁婉研究最后会怎么结果。宁婉这才发现阮阮姐姐文静的外表下腹黑俏皮的一面。“你爸妈是斗不过我爸妈滴。最后这钱,我爸妈肯定是不会收的。不信你看。”
一次饭吃得那叫一个剑拔弩张,宁婉无语了。其实一个是好心帮忙,一个是诚心感谢。双方都是实诚人。好吧,用这话形容宁爸爸有些诡异,但是宁爸爸对恩人那是真的很好的。知恩图报这种品质其实很理所应当,只不过后来社会越来越浮躁,这才越来越少了。
反正没宁婉什么事,大人要闹,就让他们闹。反正不可能真的打起来,也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宁婉和阮阮姐说着悄悄话。虽然阮阮姐才四岁,但是可能是因为性子喜静,常常坐在那思考,思想比同龄人要成熟很多,自有一番冷静自持。宁婉估摸着阮阮姐想问题该有人家八九岁的深度了,这么一想,不禁暗然惊讶。在自己童年傻乎乎地上树下水的时候,阮阮姐就已经在思考问题了。怪不得当时不愿意跟自己玩。宁婉嫌弃她太静,估计人还嫌宁婉太闹,而且太傻。
这样想着便自嘲地一笑。
那边厢,宁爸爸与林阿姨的纠葛也告一段落了。阮叔叔和宁妈妈拉人的拉人,劝架的劝架,终于有点成效。林阿姨还是很气愤,终于像阮阮姐所说,一分钱没收。和平解决。
宁婉回到家就和宁爸爸说,他们不收是他们的事,可人家帮了我们,这钱还得是人家的只不过是我们代为保管罢了。不如炒股的时候也把他们这十万块放进去,到时候有了收益再一并给他们。
宁爸爸点头称是。终于也不再纠结。以后要是阮家有事自己尽全力想帮就是了,这钱一次不收,两次不收,总有的收的时候。
至此,股市风波终于告一段落。
还剩下391万5500元,宁爸爸决定抽出100万给宁婉炒股,给宁婉开了一个港城的账户,还有一个美国的账户。
剩下将近300万,宁爸爸在宁婉的建议下决定走回老本行,纺织业。
94年到96年是纺织业的春天,尤其是96年达到了最高峰。当时只要是分了这一块蛋糕的无一不赚得盆满钵满。可是一进入97年就遭遇了滑铁卢。纺织业主要是走的外销的道路,97年金融危机,将纺织业打击得体无完肤。一大批工厂倒闭,尤其是小作坊式的纺织厂,在这场寒冬里,没有留下任何余粮,成了身先士卒的炮灰。到了98年,纺织业渐渐有了起色。
宁爸爸前世就是在2001年进入纺织业的。当时纺织业已经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勉强维持生计而已。到了2005年,国家对于这种劳动密集型,生产利润空间极其狭小的产业不再扶持。出口退税由96年的有17的出口退税到2005年要交近30的税。到了2008年,宁家面对金融危机摇摇欲坠,四处借款。
宁爸爸讲诚信,生产的布匹质量很过关,才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勉强生存了下来。但也是入不敷出,一年亏损近一百万。
宁婉这一世,就要让宁家在96年以后彻底退出纺织业。日薄西山的产业,过于留恋,只能被其拖累致死。宁爸爸对纺织有很深厚的感情。宁爸爸大学学的就是纺织,工作后也一直在做纺织。不做纺织,宁爸爸就觉得自己的才华没有了用处。
其实97年以后可以做染厂。染布厂一直到2000年,效益都不错。而且也算相关产业,宁爸爸还算熟悉。如果做得大,还可以做成衣,甚至搞销售。如果有品牌,这个利润空间更大。而且是长久之计。
宁婉把这方面的情况跟宁爸爸做出了说明,至于怎么决定,这就是宁爸爸的事情了。毕竟他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