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哄睡了文轩,蓝怡拉着宇儿的手,送他去上学。除了刚上学那一月,蓝怡已许久没送他去上学了。宇儿很开心,开心地想一直待在母亲身边不离开,让母亲跟他一起在学堂读书,他不想让母亲离开他片刻。
蓝怡送他到教室门口,看他坐在小凳子上眼巴巴地望着自己,是那样小小的一团,明明还这么小,却已经如此懂事,不任性了。牛蛋、大福和胡三几个见到蓝怡,大声喊着婶婶或伯母,蓝怡才从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跟他们打过招呼,在义学门口候着恩师孟道。
虽说义学校舍的左右厢房盖得也很结实宽敞,但是蓝怡还很坚持让恩师住在客栈的雅院里,独院清幽,孟道也很喜欢,便没有搬回校舍。
见着蓝怡,孟道问了她回来的一路情况,得知周卫极又要出征,孟道点点头,“男子汉大丈夫,正该趁着年轻去拼搏,建功立业,你莫拦着他,以卫极的性子,适合走这条路。”
蓝怡称是,“先生,若您下学后有空,我想向您请教几个问题。”
孟道见她双目微散,便知是心头有疑,“你可到山上寻我。”
蓝怡出了义学,见到卖肉的周老抠正咧着大嘴冲她笑,“弟妹,你这一走可时候不短啊,有俩月了吧?”
蓝怡见他笑得殷勤,微笑回道,“娘家路远,路上来回也得半月。”
“嫁这么远,就是不方便。”周老抠搓搓手,“弟妹啊,你回来了还没去客栈看过吧?最近客栈里可住了不少人,生意红火啊。”
再有半月就是牡丹花期,游人纷至也在她的意料之中,这两月将是青山客栈最赚钱的时候。更何况去年他们印发了第二本《青山丹园集》,名为《青山丹园诗稿》,诗稿中收录的皆是去年游览青山丹园的游人墨客留下的诗词中的精品,这本诗稿由蓝怡做序,孟道、雷天泽和苏永珅等人执笔评词,其中也夹入了他们几人的几首律诗,这本诗稿发行的范围本是在大周北方的诸州,后来因为牡丹籽油卖到中南部各州去,两本诗稿的影响不小,所以慕名而来的游客比去年更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丹园越有名,来的人就越多,留下的诗作就越好,今年,不知村东的三四十亩牡丹花盛开,村南村北的牡丹花也都会竞相开放,美景更胜去年,必会让游人不虚此行。
赵里正早在一月前就整修上山下山的道路,再山下摆摊买东西也得经过里正同意,拿了牌子才能去卖。他想的,就是利用这次机会,让北沟村也能办成每旬一次的集日,以后村里人买卖东西便不必再去西邻的周家村了。
对于办集市,周老抠自然举双手双脚赞同。村里就这一条东西的正街,若是办集市肯定在这条街上,他的猪肉铺子可是黄金地段,每集定能卖出不少肉去。是以,他今年憋足了劲儿,要翻修铺子,再把旁边的一块地方圈进来,等过些日子开个小食肆,专卖各种加工肉食。现在村里的地皮翻了两番,他手里的存钱就不够用了,是以他打上了蓝怡的客栈的主意。
“弟妹啊,老哥跟你商量个事,你的客栈需要的肉多,客栈人手又不够,我家里你那两个侄子都在家闲着呢,不如让他们去客栈里帮跑俩月的腿,咋样?”周老抠眼巴巴地看着蓝怡。
蓝怡没拒绝也没赞同,“我离家多日,客栈里的事都是李应在管着,也不知他怎么安排的,等我问问还有没有空位置。”
青山客栈的伙计可是个肥差,一日管三顿饭,还有至少三吊的工钱,村里不读书的少年郎们都想挤进去,蓝怡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周老抠家的有四个儿子,若说力气是有,但是脾气也都不小,干不来跑腿的活儿。
蓝怡走了两步,又遇到李三媳妇和赵世财等人,言里话外的意思,都是问蓝怡能不能给他们指一条能赚钱的路子,今年天旱,大伙心里明白,靠着田里的出息,怕是吃不饱饭的。
一圈下来,蓝怡心情也有些沉重,她转过最后一排房屋,向自家的山坡望去,不禁眼前一亮,山坡上的油菜花开得正好,一排排的随着坡势起伏,虽没有铺满山坡,但也颇有规模。蓝怡快步走上山坡,先经过自家的那四亩坡地,坡地刚翻耕过,散发着泥土特有的芳香。穿过坡地,走上上坡,蓝怡发现自家的油菜长得比村里其他家的都好,油菜根部洒了一层农家肥,前些日子又浇过一次水,所以地面还微微有些湿润。
蓝怡看着花间嗡嗡叫的蜜蜂,再看看已经发芽抽叶的牡丹,心中满是欣喜。
这一定是周卫极做的,一定是他。牡丹施花前肥浇灌应该是在一个月前,不可能到现在还是湿润的,油菜浇水晚,因怕再次浇灌会影响牡丹生长,故而在油菜根部培了一条细细的田垄,这条细细的田垄,一看就是周卫极的杰作,因为只有他才会这样不惜力气地从下边背土上来。
蓝怡心中酸疼,寻了一块石头坐下,嗅着满山的花香,把头埋在膝盖上,静静感受着这片田园。
周卫极站在山坡下,一眼就看到坐在花里的蓝怡,就这样静静地望着,不语不动。蓝怡若有所感的抬头,见到山坡下的周卫极,笑着向他挥挥手。周卫极仍静静地看着,多少次,在梦中见到这片山坡开满油菜花,都没有现在见到的更美。
只因这花海里,有了她。
周卫极深吸一口气,一步步地迈上自己的山坡,走向自己的妻子,心情已平复许多,“就知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