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科幻未来>我的苏联>第二百四十三章 共产党大会

这次的庆典算是世界上所有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人一次总的碰面,其中分量最重的来宾就是中国代表团,中国有着庞大的领土面积和海量的人口,在朝鲜和美国人较量过一次之后,大大的让包括苏联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感到震撼,成为苏联最重视的来宾是情理之中的,其他东欧兄弟国家也认可中国的地位。

在出席庆典大会中,中国代表团并发表了讲话,“苏联人民在四十年前举行的这个伟大的革命,开始了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苏联的面貌四十年间完全改变了。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等强大的工业国家。全世界公认:苏联两次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就,开辟了人类征服自然界的新纪元。苏联的道路,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来,是全人类发展的光明大道。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人民革命,从来就是十月革命所开始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的体系。资本主义早已丧失了优势,社会主义早已变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赫鲁晓夫起立带头鼓掌,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以及整个中央委员会全体起立,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在大厅之中。

会议一直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在完结,中国代表团离开会场回到自己居住的地点,中国代表团的重要领导则被安排在克林姆林宫休息,他们将和赫鲁晓夫等人一起,等待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来到莫斯科,参加即将召开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为了表示赫鲁晓夫反对个人崇拜,要改掉苏联共产党的老子党作风,最终还采用了中国代表团起草的稿子作为开幕致辞,这算是给了中国方面很大的照顾。也算是对中国支持苏联态度的一个回报,因为今年马林科夫集团的出现已经表明赫鲁晓夫在苏联的位置并不稳固,这个时候的国际会议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二大的国家,对于苏联现在政策的支持与否的表态非常重要。

中国的支持可以让赫鲁晓夫最现在的政策保持信心。同时带头表态也可以让西欧的共产党不会多在去年的匈牙利等等问题上做纠缠。

从十一月十二日起,各兄弟党开始协商。在协商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意见都有。为了沟通思想,形成共识,中国方面多次跟赫鲁晓夫接触。交换对宣言草案的意见。说道这次你们能平等对待,把会议的宣言搞好,我很高兴。过去说是兄弟党,不过是说说而已,实际上是父子党,是猫鼠党。赫鲁晓夫承认,苏共同兄弟党的关系不够正常。

中国方面的意思是“这种父子关系不是欧洲式的,而是亚洲式的,带封建性的。这次莫斯科会议,你们改变过去对兄弟党那种不平等的态度。以平等相待,共同商量问题,这是好的,希望以后能保持这种关系。”

“中国的同志们说的很好,以前的苏联确实对各国的兄弟政党不够尊重!”赫鲁晓夫说道,“但是从现在开始不同了,去年的很多事情苏联并没有干涉,波兰和匈牙利的同志们自己也证明了,他们是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距离苏联千里之外的金字塔边上,正在改善自己焦躁情绪的谢洛夫打了一个喷嚏……

晚上时间在克林姆林宫赫鲁晓夫召开了一个宴会。邀请了已经到达莫斯科的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全部参加,波兰统一工人党、英国共产党、法国共产党、印度共产党、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都参加了这次的宴会,各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彼此交谈,交换各自国家的国情和彼此的处理意见。

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开幕。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越南、民主德国、中国、朝鲜、蒙古、波兰、罗马尼亚、苏联、捷克斯洛伐克12国党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在会上。中国代表即席发言,着重讲为什么中国党提出以苏联为首的道理。说道,“苏联为首是中国党先提出来的,苏共开始也不赞成。苏联同志提出以中国、苏联为首,我们党不赞成。应该以苏联为首,并且应该写在《宣言》里面。所谓为首。就是它可以提议召集国际会议。而苏联共产党有四十多年的经验,是经验最丰富的。它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一旦有事,我们大家还是要靠苏联,这是大局。希望大家认识这个大局。”

经过协商,各党达成了一致。参加会议的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上签了字。《莫斯科宣言》指出,我们时代的主要内容是由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所开始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我们的时代里,世界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对立的社会制度竞赛的进程和结果。

同日,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开幕,有六十八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再次在会上即席讲话。说道,“国际形势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们中国方面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问题是不能用钢铁数量多少来做决定,而是首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三章 共产党大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