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山的路很坎坷,但霍思宁都没有皱眉头,徐泽华等人也不敢别苗头,都老老实实地跟着上了山,还按照霍思宁的指示,在村子里开始走访调查起来。

霍思宁则带着宫佑在那个苗民妇人的带领下,去了她夫家,又找了族长将祠堂内的族谱给拿了出来。

翻看族谱,霍思宁很快就看出了问题。

这本族谱看似朴实无华,但在沈家起源的部分,却是语焉不详,不过,族人迁至大梁山一带,可追溯至明初,具体原因却并未有提及。

但霍思宁看到,这大梁山沈家第一代,是子字辈,两个沈姓祖宗,一个叫子勤,一个叫子成,虽然没有别的讯息,但是从这个名字,多少也能看出点问题。

因为霍思宁记得,沈万三当年就是被朱元璋充军来到了云省大礼,而他的儿子中,历史记载能够有迹可循的,第五个孩子叫沈香保,字就是子成。

这就意味着,这大梁山的沈家祖辈,沈子成就是沈万三第五子沈香保,而沈子勤,也肯定是沈万三的另外一个儿子!

难怪这对苗民夫妇家中藏有价值连城的古董,甚至都惹得叶钰海这样的人觊觎,这对夫妇这个亏吃的不冤。

霍思宁心中千思百转,已经是将这其中的情况都给弄了个分明。

只是,看样子这苗民夫妇却还是稀里糊涂的,应该是根本不清楚他家中那些老物件的情况,不过是当祖上传下来的传家宝收着,却根本不知道那些东西的来历和价值。

这也是正常的,当年沈万三被朱元璋盯上,被发配充军,沈万三就举家迁至云省,但未了防止朱元璋再祸害而使得沈家断了香火传承,沈万三一定是做了不少准备。

只怕这沈子勤和沈子成,就是沈万三安排着隐居在此,为了不被官方盯上,只怕还隐藏了来历,所以这家的族谱才会语焉不详,根本没有记载祖上迁居至大梁山的具体原因。

这些古董,极有可能就是沈家当年迁居时从周庄带出来的。

霍思宁心下暗叹,一个逃难的家族,两个隐姓埋名的儿子,经历了这么多朝代变迁历史变革,到今天已经是传了一百多代,但到这对苗民的手里面,居然还有如此阔绰的手笔,可见当年这沈家,到底繁荣富有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只是可惜,沈家祖上是好心,为了子孙后代着想,才留下了这么多好东西,但这些古董,这对苗民夫妇没能妥善保管和利用,拿着太烫手了,最后不但没落着好,反而招致了祸患。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疏忽和空白,霍思宁其实也能够想得明白。

早几十年,破四旧打豪绅,加上文|革期间的种种历史遗留问题,这样的东西就不是能拿出来见光的,只怕沈家上几代的老人都知道这些东西如果被人发现,一定会出大问题。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敢将这些祖传的宝贝的真正情况告知给沈家的子孙后辈,所以这就导致了,沈大成一家,对于祖上留下来的这些老物件根本一无所知,也丝毫不曾料到,他手里到底捏着多少好东西。

之后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这家知情的老一辈没能顺利将讯息传达给下一代,所以,沈大成就像每一个普通的苗民一样做农活干苦力,最后娶妻准备生子,如果不是他的妻子无意中拿出那对瓷器到城里面碰运气,只怕他的这一辈子,仍然是要朴实无华地过下去。

可偏偏事情就是这样凑巧,就因为他的腿伤,这一家子的命运,被彻底改写了。

霍思宁并不知道,在上一辈子她没有重生之前,这沈大成一家,一直到她死前仍然都没能沉冤得雪,他的妻子一直在致力于替他伸冤,可是蹉跎了数年也没能成功,后来在一家餐馆后厨洗碗帮工,因为煤气泄漏爆炸,直接当场死亡。

沈大成坐足了七年的牢,出来之后发现妻子死了,他又是有前科的,在工地都没人要,只能去非法的作坊里面做临时工,熬了几年得了癌症,后来也没活几年就去了。

上辈子这一家有多惨,霍思宁预料不到,但这一世,这件事儿被她看到了,她自然不会不管。

当然,之所以她愿意亲自来插手这个案子,关键还在于,这家姓沈,当初这叶钰海从这沈家弄走了多少好东西,霍思宁用脚趾头也能猜测到。

这些东西往后就算找回来了,留在这苗民夫妇的手里面,也绝对是个祸患,霍思宁存着几分私心,如果这对夫妇明白她的意思,并且没那样深的执念的话,她并不介意将这沈家的这批古董给收走,价格肯定也绝对公道。

霍思宁这样的想法并没有藏着掖着,反而是非常正大光明地说了出来,她把自己的企图表现地明白,真诚坦荡,反而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好感。

果然,她这样一说,原本在她面前极为拘束的那个苗民妇人,反而像是明白了什么,看霍思宁的眼神也不再紧张之中夹杂着警惕与戒备了。

“那些东西能不能回来还是个未知数,但不管有多少,回来一件我收一件,回来一箱我收一箱,有多少我全要了,而且你也不用担心我会压价,到时候如果你不放心,可以请专家来进行估价,我保证绝对不会坑你。”

霍思宁再三保证道。

这个妇人并不知道霍思宁的身份,但她看得出来,霍思宁的眼神里面绝对没有恶意。

这两年她走访了很多地方,也上门求过很多人帮忙,那些人的眼神,让她充分地认识


状态提示:第2841章 渊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