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三百九十一章 布局 欧美收获(二)

第三百九十一章布局欧美收获(二)

宋哲武明白,贾继英所说的要把晋钞变成北方最主要货币,一个最主要的条件就是他的货币要有信誉,而伪钞是对他的货币信誉最严重的挑战。

现在的晋钞防伪措施十分简单,不要说有实力的大公司可以仿制,就是懂得一些造币技术的人,只要有足够的材料也可以做得出来。如果有人大量制作伪钞,不仅会让宋哲武控制的区域,经济受到巨大损失,严重的还会导致晋钞贬值和通货膨胀,甚至还可能引发又一次全面挤兑,让他的信誉彻底破产。

因此,晋钞改版势在必行。

宋哲武虽然不懂得过多的纸币防伪措施,可是那些造币专家懂,不过这只是一般性的措施,宋哲武的拿手绝活是制造彩色纤维和无色荧光纤维,这两种纤维那可是最早也要在40年后才出现的。

此外,新版晋钞还有一个别人绝对无法仿制的地方,就是宋哲武使用了在几十年后也生产困难的珠光油墨,来印刷他的新版纸币。

于是,在新版的100、50、10、5元面额的纸币上,就出现了横置等距红绿蓝三道彩色纤维,中间偏左位置,也就是黄金分割线的位置有一埋置的无色纤维线,这道无色纤维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呈现红色荧光。

而最绝的还是印制纸币的珠光油墨,用这种珠光油墨印制的纸币,不仅有五色斑斓的光泽,在阳光下还灿烂多变,极似珠玉贝壳所闪烁的光泽。

而2元、1元和以下面额的纸币则仅仅比老版晋钞多了一条无色纤维防伪线,因为这个珠光油墨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对于贾继英建议的,小面额钞票使用硬币这个主意,宋哲武则没有采用。因为,短时间内宋哲武很需要金属,尤其是有色金属,不管是铜,还是铝、镍,他是不会用这些金属来造币的。

这种新颖的彩色晋钞,一经发行就大受欢迎,持有老版晋钞的人都抢着兑换新币。因为新版纸币印制过于精美、富丽华贵,因此被人们称为宝钞。

为了消除人们以为宋哲武又发行新的纸币的嫌疑,宋哲武请山西各地有名望的文人士绅监督,保证只印制和现有晋钞等值的新钞,绝不会多印一张。

不过,让宋哲武很纠结的是新版纸币的名称。

新币自然是不能再叫晋钞了,可是叫什么名称呢?也像前世穿越华元,中元,甚至是夏元?

不用别人说,就是宋哲武自己就全盘否定。凡是有中、华、夏这几个能代表中国的字眼,宋哲武一个也不能用,说白了是他不敢用。有这几个字,那他的新币无疑有国家发行货币的嫌疑,甚至有心人也可以就此推断,他宋哲武有取代现政府的想法。那样,他宋哲武的日子可就没发过了

没有办法的宋哲武,只好找来贾景德、贾继英、赵丕廉等人商议。几人在听了宋哲武不用中、华、夏这几个字的原因,以及宋哲武建议,新币即脱胎于晋钞,最好它的名称要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山西后,也是一筹莫展。

最后,贾景德建议,让王兴刚在他按照宋哲武的命令刚刚开办的《北方晨报》上,在社会上为新币广为征名。

新币征名活动一开始,就得到了热烈的响应,收到了五花八门的新币名称建议数百件。不过,大多数建议的名称都不妥。

比如有人建议叫金元。金元很容易让宋哲武想到十几年后的金圆券,往深究还容易让人联想到曾经的金国的异族入侵,这个名字被宋哲武毫不犹豫地舍弃了。而最让宋哲武哭笑不得的是,甚至还有人建议用龙元这个有着强烈皇权色彩的名字。

最后,宋哲武决定采用北方师范大学校长曲永善的建议,新币使用唐元这个名称。

唐元和汤圆虽然有些谐音,叫起来不太方便,可是因为唐字的特殊意义,宋哲武认为这个名称对于他的新币还是很合适的。

因为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唐朝统治中国近300年之久,其版图全盛时期疆域面积在1600万平方公里左右,版图西北到达里海,直接和今日伊朗接壤,称陇右道;北边到达贝加尔湖和今日俄罗斯的赤塔地区,称关内道;南部包括全部越南,称岭南道;东北远达今日俄罗斯的朱格朱尔山脉包括库页岛,称河北道。

唐代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广大的朝代,同时它的开国皇帝李渊反隋起兵时,就是在太原留守的位置上,因此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山西。

李如娟此次去欧洲,除了购买设备,她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和正在苦苦挣扎的欧洲企业进行谈判,购买它们在冶金、机械制造、武器、航空、车辆等方面的技术专利。

因为仅仅有了先进的工业技术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相应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这些工厂的设备不管怎样先进,它们在实质上也不能被称为现代工业。

而这些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工艺,完全靠宋哲武自己那相对薄弱的科研技术力量自己摸索研发,难度是很大的,至少是在时间上宋哲武就等不起。

虽然宋哲武在化学领域和化工技术方面可以说独步天下,可是对其他工业技术,他只是知道一些名词和皮毛,具体的技术上,他可是帮不上他的专家们什么大忙。

李如娟在欧洲先后和英、法、德、意、瑞典、瑞士、波兰、捷克等国的公司和科研机构进行了接触,商谈购买合金、轧钢锻造、


状态提示:第三百九十一章 布局 欧美收获(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