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五百二十二章 抗战 悲情九一.八(四)
p>

随着这一声爆炸声响过,北大营方向几乎同时响起了猛烈的炮弹爆炸声和枪声。

从炮弹的爆炸声中,可以听得出有些爆炸声音巨大沉闷,明显是大口径重炮造成的。

沈阳兵工厂此时正式的名称是东三省兵工厂,初创时为奉天军械厂,厂址在大东men外奉天造币厂内,场地窄小,设备简陋,只能修理枪械和制造枪弹。

直到1919年chun,张作霖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生产重型武器,以适应战争的需要,决定改建奉天军械厂为东三省兵工厂。本书最新来自 张作霖亲自下令将东塔以西约1 亩地划给兵工厂,还另选大东边men外空地成立工程处,建造火yao厂、枪弹厂和枪厂。为了便于运输,又铺设铁轨,修建站台,使火车直通厂内。

到了1923年,兵工厂又开始逐年扩大,新增添炮弹厂、机器厂,并筹办发电厂。此后,煤、水电、动力则全部由本厂供给,其机器多购自日本。现在各种机器多达 0多台套,其生产制造能力十分强大。

1924年杨宇霆兼管后,再次大兴土木,扩充军备,兵工厂较之初期规模又扩大了数倍,厂房区域长达2.5公里,宽1公里。兵工厂管辖“八厂四处”以及学校、医院等20多个单位。兵工厂所生产的大量军火武器,都是国内其他各厂所不及的。尤其是东三省兵工厂现在已经仿制成功日式105榴弹炮,甚至还正在试制240榴弹炮。

在兵工厂大气威严的大men内,一左一右耸立着一白一黑两座洋楼,韩光弟的临时办公室就设在白se的楼内。

爆炸声一响,正在办公室里焦急等待着的韩光弟,疾步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仔细倾听着西北方向那阵阵传来的炮声。

刚刚率领车队赶到不久,正在组织装车的王德也匆匆跑来,请示韩光弟该怎么办?

在沈阳呆过很久的韩光弟,自然能辨别出炮响的地方就是北大营附近。不过他还需要进行确认,否则万一关东军没有动手,那他和叶长贵组织的行动,可就会真的成为关东军开战的口实了。

韩光弟拿起桌上的电话就拨荣臻家,关东军是否真的开战了,这件事他必须要进行准确的确认。

不过,韩光弟打了半天电话,荣臻家里的电话就是没有人接。再往东北边防长官公署荣臻的办公室打,可是荣臻那里的几部电话一直在占线,就是拨不进去。

知道荣臻是去了东北边防长官公署,韩光弟能想象得出荣臻那里这时的慌luan情景,各处打给他的询问请示的电话会有很多。

可是就这样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如果关东军真的动手了,那就得抓紧时间把兵工厂的武器弹yao全部装车。可是这个时候要强行打开其它武器仓库,就必须先得把兵工厂护卫队缴械才行。

可是宪兵营的一连,这时就在兵工厂帮助维持秩序,这时候由第四路军的部队缴护卫队的械,多少有些不便。

因为,虽然宪兵营的几个连长已经有了和齐兴亚一起投奔第四路军的打算,可是这事毕竟还没有成真,万一宪兵营和第四路军的人起了冲突,那可就不妙了。

韩光弟想了想,又把电话拨到齐兴亚的宪兵司令部。

韩光弟希望齐兴亚能命令在兵工厂协助第四路军装运物资的宪兵一连连长杨洪基,派宪兵连的人,把兵工厂护卫队先缴械看管起来。

由宪兵连出面缴护卫队的械,护卫队即便再怎样不满,双方也不会发生武装冲突。可是,如果由第四路军去缴械就不同了,很容易遭到强烈反抗,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死伤,这可不是韩光弟愿意看到的。

虽然北大营方向已经响起了枪炮声,可是具体情况齐兴亚也不清楚,这到底是日本人所说的演习?还是关东军真的动手了?齐兴亚明显犹豫了一会。

韩光弟明白齐兴亚的心思,急着告诉齐兴亚,‘不管是什么情况,先打开武器库装车再说,即使是虚惊一场,有什么事由他去向荣臻解释,他来承担责任,齐兴亚这才同意。’

韩光弟派人喊来听到北大营爆炸声而有些紧张的宪兵营一连长杨洪基,让他接齐兴亚的电话。

齐兴亚在电话中直接给杨洪基下令,让他把护卫队缴械,打开仓库,让韩光弟把所有武器弹yao装车。

杨洪基出去后,韩光弟和齐兴亚商定,两人一起去东北边防长官公署探听情况,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这次进城,韩光弟小心了很多,他自己和副官坐了一辆车,又带上了四个卫士。

东关外,已经有不少沈阳市民被枪炮声惊醒,他们披着衣服走出家men,惊慌地在互相询问是哪里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心急似火的韩光弟不断催促着司机加快速度,司机拼命地鸣笛催促狭窄的街道上惊慌失措的人群让路。两辆车子一前一后,飞快地在人群中穿行着来到了大东men。

听到了炮声的守卫城en,韩光弟的副官拿出今天黄显声给的特别通行证,跑去和警察小队长去jiao涉。正在这时,骑着自行车的副官处长李济川也赶到了大东men,韩光弟忙把李济川喊上车。

城内和城外的情况一样,已经有成群的百姓在外面,紧张地互相打探城外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几条主要大街上,已经看到有携带武器的成队的警察在跑动。不过,却没有看到一个东北军的士兵。

韩光弟看了李济川一眼说:“这个黄显声倒真是一条汉子,只不过,如


状态提示:第五百二十二章 抗战 悲情九一.八(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