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不忍隐瞒下去,她决定告诉姑姑真相,临走前,拉住了冯老娘,如实相告。
“姑姑,其实我婆婆昨天给我安排了任务,让我出面和阿珠跟前说,让兄弟借钱给大哥家。只是我开不了这个口。”
冯老娘笑道:“我当是什么呢,算了,这事你也别掺合,还是让你大哥亲自来说吧。他人都不出面还想借到钱啊,没那么容易。”
毕氏犹豫了一下又道:“姑姑,大哥听人忽悠,不靠谱,让兄弟长点心,别轻易借给他。”
冯老娘一愣,没料到毕氏会如此说,很是意外。
“多谢你告诉我这些,回头我会和平安说的。”
毕氏有些歉意的笑了笑,没有办成婆婆交代的事,回去还不知被婆婆怎样念叨呢。毕氏抱着笙哥儿上了骡车,和冯老娘挥手道别。
送走了毕氏,冯老娘还要去铺子上帮云珠的忙,今天平安进城去了,她得去帮忙,不然只怕云珠忙不开。家里就交给了香梅守着。余牛儿帮忙赶鸭子,照顾下地里的活。
且说平安怀里揣着要还王家姐夫的五十两银子。这些银子也是家里七拼八凑出来的,去了银楼换了三个银锭,两个二十两,一个十两的数。
他肩上还背了个褡裢,里面装的是云珠给田田做的吃的。当真她还是放心不下田田,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好不容易坐上了一趟马车,还算顺利的进了城。他先去了一趟王家姐夫的铺子,可是当他来到那个熟悉的铺面前时,却见铺子的门掩着,连招牌已经拿了下来。平安当时就愣住了,心想王姐夫难道没有开杂货铺子呢?这些日子来他都和云珠忙面馆的事,几乎和青山没什么来往,自然也不知晓里面的情况,今天看来是白跑了一趟。
可平安还是有些不甘心,进一趟城对他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于是决定找隔壁的铺子问问。
隔壁是间卖纸货的,平安走到门口喊了声:“掌柜在吗?”
“买什么东西啊?”
平安随便扫了一眼,卖是不是纸钱就是花圈、寿衣什么的,他低下头道:“我想请教一件事。”
“哦。”过了会儿。里面走出了个五十来岁的干瘪瘦小的老头,须发皆白。
平安谦逊有礼的问道:“敢问老人家,隔壁的这间卖杂货的人家怎么不在?”
“他们家不开店了。”
“啊,怎么不开呢?”虽然看见招牌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料到了些。未曾想是真的。
“这个我哪里晓得。”
平安知道王家姐夫在城里是有房子的,进一步打听道:“不知老人家可知道他们住在哪里?”
“就在背后的柳枝巷里,具体哪一家我也不清楚,你挨个打听吧。”
平安有了方向倒安定了些,向那老头道了谢,便往柳枝巷走去。
柳枝巷是条长长的巷子,住了七户人家,平安想他总不能挨次问去,他走到了巷口,找到了第一户人家。正打算要敲门时,里面却突然有人开了门,露出张满是皱纹的老脸,把平安吓了一跳。当然里面的人吓得比他更甚。
“你是哪个?站在我家门口做什么?”那人的声音和他的脸一样苍老。
“我想请问一下在面前开杂货铺的漆家住在哪里?”
那人砰的一声关上了门,苍老的声音隔着门板传了出来:“第四户。”
平安道了谢,便继续往内走。身后的门又开了,那人将脑袋探了出来,盯着平安瞧。
当平安敲开了漆家的院门时,正好来开门的是青山他姐夫。
“呀,平安怎么来呢?”
“漆大哥。我来瞧瞧你。”
漆姐夫忙请平安进院子去。
漆家的这座院子很是小巧,上面三间房,左右各两间,也没倒座。院子里的树木倒是挺茂密的。
及至堂屋,漆姐夫亲自倒了茶来,招呼平安坐下。
“姐夫怎么不开店呢?”平安依旧和青山一样的称呼。
漆姐夫面露难色:“今年生意一直不景气,再加上租期又到了,所以就关了门,再谋别的生路吧。”
平安忙将身上带的钱掏了出来给漆姐夫:“一直欠着你们的钱。早该还上了。”
漆姐夫一怔,平安递来的那三锭银子亮晃晃的,他有些激动的接过来,感叹道:“平安你这是雪中送炭啊!”
平安道:“要是早知道你们有困难就不会拖这么久了,真是对不住。”
“没事,你之前还说年底拿来,提早了这么久,看样子你们家是挣大钱了。”
平安如实相告:“今年种了几亩地的棉花出了点钱,又开了个小面馆,一个月下来有三四两的进账。”
“你小子是闷声发大财啊,这么有出息!”漆姐夫脸上的沉郁之色明显少了好些。
平安道:“哎,前面阵势那么大,要是不能攒钱的话就亏大发了。”
“要不我跟你混得了。”漆姐夫说得一本正经。
平安笑道:“好啊,媳妇说天气凉了,又要赶着做板鸭,还要拜托你帮我们卖。你的店还是接着开吧,重新找个地儿也成啊。”
板鸭一般秋冬季节才有,天气热了又做不成,以前漆姐夫还在开杂货铺子的时候帮着卖一点还行,可要让他就卖这个,又觉得一年中有那么几个月开不张,就有些不大愿意。
平安见漆姐夫有些犹豫不决,便明白他的想法了,笑道:“姐夫你这里也为难是不,不如先帮我们把这几个月的鸭子帮忙卖了,明年夏天再卖别的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