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影帝的诞生>第91章 布拉德·皮特

“虽然一开始看剧本的时候,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想起了保罗·纽曼的《骗中骗》,甚至想起了亨利·布列松的《扒手》,但是我最后发现,最接近的还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记》。”

自从上次知道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他的剧本《追随》的存在后,威廉就上了心,他从经纪人亚蒙·高夫曼那里要来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联系方式,联系到了对方,并在亮明身份后,表示如果《追随》还没有正式拍摄的话,他可以做影片的投资人并在电影发行时给予帮助。

这对大学在伦敦就读,对好莱坞几乎一无所知,而且专业是英国文学,只是和大学社团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业余兴致勃勃的准备拍摄电影的“外行人”克里斯托弗·诺兰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基督啊,他们正处于没钱没人没关系的最窘迫境地,如果再找不到对剧本感兴趣的人,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他的“16毫米”社团的朋友们,就准备自己集资购买设备自己当演员哪怕卖掉内裤也要先把片子拍出来再说了!

但是一夜之间,他们突然结识了好莱坞风头最劲的年轻新贵,并获得了对方的青睐,有了一条直通好莱坞的捷径——虽然在一开始接到那位自称是威廉·布兰德利助理的电话时,他们还以为对方是恶作剧,但当伦敦一家知名律所的律师带着投资协议和支票,声称是是威廉·布兰德利的代理人来与他们商量电影投资事宜的时候,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他的朋友们才反应过来这不是梦,而是美妙的现实。

哈利路亚!克里斯托弗·诺兰现在无比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追随》的剧本出炉后,“16毫米”社团的其他成员都建议克里斯托弗·诺兰就在伦敦本地找投资找电影公司(因为16毫米是伦敦大学的社团,成员也多数都是英国人),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自己坚持也要将剧本邮寄去好莱坞赌一把,现在,他知道自己赌赢了!被其他社员寄予厚望的伦敦电影人没有对他们多看一眼,反倒是万里迢迢外的好莱坞抛来了珍贵的橄榄枝!

所以克里斯托弗·诺兰无法不亲自打电话感谢给予他机会的人,也就是威廉·布兰德利。

通话的前半部分是尴尬和生疏的,充满略显冷场的自我介绍、寒暄和生硬的感谢——没办法,谁让克里斯托弗·诺兰是个英国人呢,他们天生不擅长初次聊天就和人热情相对,除非是谈天气——不过在威廉主动聊起了电影后,话题渐渐打开了,电影显然是存在于威廉和诺兰之间的最大共同点,而当他们谈起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追随》时,气氛显然更热烈了,后者也抛弃了英国人对外永远彬彬有礼的那一套,话语变得又多又生动。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回答里能听出明显的惊讶和欣喜:“是的,没错,《追随》正是一部向希区柯克致敬的作品,希区柯克是我想要拍电影的最大原因,我想成为和他一样拥有奇思妙想的导演。”

虽然《追随》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但如果把这种倒叙正过来按照时间线叙述,就能发现这和希区柯克的《*记》拥有很多的相似点,比如说男主角的爱好/职业就是跟踪别人,他们都跟踪了一名美丽的金发女子并且爱上了对方(虽然初衷不同),然后又都被欺骗并落入了一个连环圈套当中。

“你想把《追随》拍成什么样的风格,克里斯?是昆亭塔伦蒂诺还是科恩兄弟,或者说就是纯粹的希区柯克?”

“昆汀和科恩兄弟虽然很棒,但我很确定自己想要的不是他们的风格,当然,也不能纯然的模仿希区柯克。”克里斯托弗·诺兰说:“我想以我的方式来组织这个故事,让人们日后看到这部影片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名字,克里斯托弗·诺兰,而不是昆汀科曼兄弟斯科塞斯或是其他什么人。”

“非常棒的理想。”威廉说:“自从黑泽明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开启了多线程叙事模式后,导演们讲故事的手法就很久都没有过进步了,想要开创出专属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先不说能不能办到,单是有这样的野心和自信,就很令人敬佩——”

亚蒙·高夫曼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威尔,我们到了。”

“给我一分钟。”威廉捂住话筒对经纪人点点头,又对电话那头的克里斯托弗·诺兰说:“抱歉,克里斯,我得挂电话了,半小时后有一个很重要的试镜。如果电影拍摄后遇到什么麻烦,或是有需要我帮助的地方,打电话给我或是去找上次那个律师,好吗?”

“好的,威尔。”克里斯托弗·诺兰赶在电话挂断之前说:“等影片拍完并且剪辑好,我,我想邀请你当第一个观众,可以吗?”

“我的荣幸。”

“谢谢。你的意见对我来说很重要。”

看到威廉挂断电话,亚蒙·高夫曼问出了自己的疑惑:“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个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亚马逊的股票节节攀升,短短数周内股价已经翻倍,亚蒙·高夫曼看着个人账户上不停上涨的数字最近心情愉悦的近乎飞翔,加上以前种种发生在威廉身上的奇妙感应和宛如上帝私生子般的好运,亚蒙·高夫曼现在已经不会去质疑威廉所做的大部分决定了(当然某些一听就很荒谬的主意他还是要全力制止的),不顾如果有疑惑的话,亚蒙·高夫曼还是要全力弄个明白的。


状态提示:第91章 布拉德·皮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