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江山美色>第一百四十三章:曹操占荆州

蒯越不慌不忙的道:“曹军仓促进攻荆州。粮草尚且还未备足,大军如何渡江?”

蔡瑁剜了蒯越一眼,冷哼一声,再不搭腔。

倒是刘表犯难了,不管是蔡瑁、蒯越,两个人的意见都有道理,只是自己该怎么办?刘表沉吟了很久,才道:“不若再观望些时日。”

于是众人退散,蔡瑁出了州牧府,满肚子的怨气无处发泄,回到宅邸,家人道:“大人,有一个北方的客人要见大人。”

“北方的客人?”蔡瑁沉吟了片刻:“请他到小厅说话。”

蔡瑁到了小厅,便有一人久侯多时,来人蔡瑁却是认识,乃是刘晔是也。

刘晔其实在如今已经久负盛名,既是曹操难得的心腹,也是许多人忌惮的对象。他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从小就胆识过人,汝南名士许邵躲避战乱到扬州时就评价说刘晔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刘晔能文能武,为人机巧,胆识过人。对于情报的收集,天下局势、敌情的分析,对手心理的掌握都有其过人之处,是三国时代最出色的情报参谋之一。

刘晔从小就很有胆识,十三岁时就按母亲的遗命,斩杀了父亲宠信的侍者,而后又坦然向父亲请罪,其父大为惊奇原谅了他。后来天下大乱,扬州地方的豪强们大多不愿抑强扶弱而且狡猾残暴。以郑宝为首的一伙人都养有家兵,想要驱赶百姓到江南去。这时的刘晔很年轻才二十多岁,因为不想与其同流合污,就借曹操的使者来扬州郑宝到家中来拜见的机会,布置好壮士在席间杀郑宝。结果安排好的人因为惧怕不敢下手,刘晔就自己斩杀了郑宝,并借用曹操的威名制服了郑宝的部下,又提着郑宝的首级,到他的营地中招降了他的部下。从刘晔年轻时的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其过人的胆识,并且懂得利用曹操的威名来制服郑宝的部属也初步展露了其过人的智慧。

刘晔的长处在于情报方面。对于敌情和局势的分析有过人之处。当刘晔还在庐江太守刘勋手下任职时,就正确的分析了孙策请求刘勋攻打上缭其中的谋略,刘勋不听其言果然被孙策偷袭而失败。当曹操到寿春时,要讨伐山贼陈策,以前派去的偏将失败了,曹操问其他的谋士都说不该派兵去,只有刘晔正确的分析了前后形势的不同“往者偏将资轻,而中国未夷,”“今天下略定”“岂况明公之德”认为可以攻下“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后来果然结果就跟刘晔说的一样。

刘晔,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物。虽然说同属一流谋士,但又不是荀彧、郭嘉的那种类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实施起来的效果立竿见影,而是说出来的意见、筹划好的谋略,多数要到事后才能证明是对的,而往往到了那个时候,当初不听他意见者都后悔不已;另一方面,刘晔的人物品藻功夫似乎比他的谋略水平还要高出不少,他品评的人物最后都八九不离十,几乎完全和他当初的预料一样。

这样的人,恐怕只能用奇才来形容。说起刘晔第一次见曹操就有一个较有趣的小插曲。曹操征召刘晔、蒋济、胡质等五个扬州名士。一路上,其他四人为在见面后赢得曹操的赏识,“内论国邑先贤、御贼固守、行军进退之宜,外料敌之变化、彼我虚实、战争之术”,高谈阔论,有时彻夜不眠。只有刘晔独自睡在车中,一言不发。等到见了曹操后。曹操果然问起扬州先贤,敌人的形势,四人争相应对,抢先回答,再次接见,还是如此,曹操每次都非常和颜悦色,只有刘晔一言不发。四人都笑话他。时间一长,曹操觉得无问题而停止发问时,刘晔却说起了不相同的话题,等到曹操领会了就换个话题。这样的情况出现三次。刘晔认为“远言宜征精神,独见以尽其机,不宜猥坐说也”。这几次谈话之后不久,曹操授以蒋济等四人为令,而授刘晔以心腹之任,每遇到疑难的事,就来信询问刘晔,最多时一夜数十次。从此,刘晔成为曹魏集团的正式成员。…。

作为曹操帐下的杰出谋士,刘晔在谋略方面可说是算无遗策,基本没有出现过什么错误。不过他的大多数意见都没有得到采纳,表面上似乎受宠,其实仍有些不得志。

这与刘晔的个人背景有关。刘晔投靠曹操之时,曹操的地位虽然已经稳固,但是他仍然需要利用“奉天子”的口号,也仍然需要大批的忠于汉室的士人辅佐,因此身为汉室皇族后裔的刘晔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最好的一面旗帜。刘晔的境遇,正是东汉末代王朝从被利用到衰落、最后到灭亡的缩影。刘晔的这个皇室后裔的招牌也就从有用逐渐演变成无用,到最后甚至成为一种累赘。随着东汉王朝的日益衰落。曹操不需要对忠于东汉的大臣们言听计从,刘晔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摆设,当然他的意见和建议也就不为曹操所重视了。

除此之外,这和曹操帐下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曹魏集团草创、发展之时,曹操尚能唯才是举,可是人才越多,其内部的斗争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激烈。

刘晔明显是个失败者,虽然被委于重任,在曹军之中却并不显赫,今次过江来寻蔡瑁,自然也是曹操的意思。

“蔡将军。”见蔡瑁进来,刘晔已经站了起来,朝着蔡瑁行了个礼。

“是刘先生?请坐。”蔡瑁倒是不显得突兀,事实上,有几次曹操传来的书信,多时由刘晔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三章:曹操占荆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